一、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是哪里
湄洲岛上,湄洲妈祖祖庙
湄洲岛坐落于莆田市南部,是一座南北纵向狭长的小岛。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岛上坐落着雄伟的妈祖祖庙,一直以来都是沿海信众的朝圣之地,有“东方麦加”的美誉。岛上景色优美,有随处可见到奇特巨石的地质景观,以及宽阔细软的沙滩,是度假旅游胜地。
主要景观
妈祖城还将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广泛吸纳海内外民间资金参与建设。该区域中现有的港里妈祖祖祠、抗倭古城、宋代古码头、紫霄洞风景区等将融入妈祖城总体规划,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其中,综合服务区为核心区,具有购物、商贸、餐饮、娱乐等功能;文化古迹风貌区以港里妈祖诞生地和抗倭古城墙为主;滨海度假区则利用连绵的小山丘,以低层高级别墅式建筑为主,局部点缀小高层。
二、妈祖庙在哪里
妈祖庙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
妈祖庙建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年),这个地方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妈祖文化在这里得以保留,也是全世界妈祖信众的朝圣中心,是妈祖遗址之地,是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在2006年5月25日,妈祖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世界各地妈祖庙有多处,而湄洲的妈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比较有历史价值,这里建筑多为清代结构,妈祖庙建筑群前殿为中轴线布局,依地势而建,形成一条纵深300米落差的主庙道,山门到正殿由三二三台阶构成。
湄洲妈祖庙的相关说明
湄洲妈祖庙由两个建筑群组成,为西轴线和南轴线,西轴线建筑物有牌坊、长廊、山门、圣旨门、钟鼓楼、正殿、寝段、朝天阁、升天楼、佛殿、观音段、五帝庙、中军殿以及爱乡亭、龙凤亭、香客山庄、思乡山庄等大小建筑共36处,是一个巨大的庙宇。
正殿,明永乐初(1403年)郑和奉旨遣官建造,原为朝天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闽浙总督姚启圣获妈祖保佑建功而扩建祖庙时,把朝天阁重修并改为正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抬梁结构建筑。
寝殿,占地面积238平方米,建于宋雍熙四年(987年)。明洪武七年(1374年)泉州卫指挥周坐重建,永乐初和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重修,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姚启圣和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施琅均以重修,民国年间再度在旧址重修。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额保存民国初重修时的墨书,沿用部分明、清石柱和柱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妈祖庙
三、妈祖庙在哪里?
妈祖庙在莆田市湄洲岛。
妈祖庙,即“湄洲妈祖祖庙”,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始建于北宋雍熙四年,是妈祖文化的起源地。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现存建筑多为清代结构。
妈祖庙建筑群以前殿为中轴线布局,依山势而建,形成了纵深300米、高差40余米的主庙道,从山门、仪门到正殿由323级台阶连缀两旁的各组建筑。在祖庙山顶,还建有14米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像。
扩展资料:
千百年来,妈祖文化随着渔民、船工、商贾的不断传播,遍布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信众近3亿人。湄洲妈祖祖庙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是全球妈祖信众的朝圣中心,是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妈祖信仰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广为盛行,台湾民众信仰妈祖者更是高达千万人。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增进扩大,台湾民众前往湄洲岛妈祖祖庙拜谒人数众多,湄洲岛年接待台胞达10万多人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妈祖庙
四、妈祖发源地在莆田哪里
湄洲岛 据史载,妈祖是北宋人,原籍福建莆田湄
州。父名林愿,母为王氏。妈祖生於宋太
祖建隆元年(960年) 三月廿三日。父母信
佛,梦观音赐药遂怀妊生之。当她诞生之
日,地变紫色、满室异香。至弥月时,还
没有闻到哭声,因而取名默娘。默娘小时
天资聪颖,十岁信佛,十三岁学习佛法,
具有千里眼及顺风耳等特异功能,屡救海
上渔民商人;后因舍身救人,成仁取义之
举,遂在宋太宗维熙四年(987) 九月初九
日,于湄州升天为神,时年仅廿八岁。
后更因显灵护航,済世救人的事迹屡有所
闻。故受到历代帝王 (宋、元、明及清)
加以诏封28次。在清朝(1616-1911年) 年
间就有 "天妃","天上圣母" 及"天后圣母"
等尊称;并与孔子、关帝一样列入朝廷的
祀典,每年举行春秋致祭。在民间各地也
纷纷建立了许多"天后庙" 及"妈祖庙"。每
年三月廿三日的妈祖诞,成千上万的信徒
拥到妈祖庙,虔诚祭拜并举行盛大的祭典。
妈祖庙宇宗祠作为各宗乡及帮派的社会组织,
发挥了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华人更加团结
和更有凝聚力,也使华族传统文化得到继承
与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