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侨城秦岭国家级生态旅游项目在那
华侨城秦岭国家级生态旅游项目在陕西省西安市岭北麓长安段地处秦岭终南山中部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华侨城秦岭国家级生态旅游项目,占地面积为2,000,000平方米,包括:休闲度假区、观赏区,工程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岭北麓长安段地处秦岭终南山中部。
二、秦岭生态保护小知识
1.我省加强秦岭生态保护说明了什么
1.法——为“山”立法 探索长效保护机制
2013年,全国大城市中首次为一座大山而专门设立的地方法规——《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在此之前,2007年,《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颁布。
2.山——整治掠夺式开采 不再新立矿业权
2015年4月,西安市 *** 制定公布《西安市秦岭北麓矿山专项整治方案》,揭开了秦岭北麓矿山整治序幕。方案整治范围从采石矿山扩大到包括金属类矿山在内的所有矿山,要求到2020年将全市现有61个矿权压缩到17个以下,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开采,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3.水——做大“水”文章 秦岭之水润泽京津
陕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地,处于丹江口水库上游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说是“调秦岭水,解京津渴”。
4.城——“山”、“城”相融 改变生活
守住绿水青山做大“根”产业,换回金山银山。目前,佛坪县实行山、水、林、草、田、园、路综合治理,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3平方公里,治理区域呈现出“十里长沟茱萸香,小桥流水美山庄”的新农村景象。
2.谁知道有关秦岭的一些知识
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
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甘肃境内的秦岭西段山势较低,山峰海拔2000米左右。
丛山之间夹有成县、徽县、两当等盆地。嘉陵江上游以东的东秦岭山脉走向为正东西向,褶皱紧密,山体硕大,谷地窄小,山地平均高度2000∼3000米左右。
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为中国东部超过3000米的少数山峰之一,山顶有古冰川遗迹。秦岭北邻渭河平原,其间有大断裂,为北仰南倾的断块构造。
主脊偏居北侧,北坡陡而短,南坡缓而长。水系也不对称。
山间多横谷,为南北交通孔道。宝成铁路沿嘉陵江河谷穿过山地。
秦岭山地对气流运行有明显阻滞作用。夏季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气候干燥;冬季阻滞寒潮南侵,使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气侵袭。
因此秦岭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以南河流不冻,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多酸性。
秦岭以北为著名黄土高原,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冻结,植物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土壤富钙质。秦岭山地、白龙江流域尚保存连片森林,并有珍贵动物和植物。
佛坪为大熊猫产地之一。商洛地区的核桃、岷县的当归等均以高产优质著称。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
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郧县。
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秦岭太白山 相传是春秋战国时秦国的领地也是秦国最高的山脉遂命名为秦岭。
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
海拔2000~3000米。北侧断层陷落。
山体雄伟,势如屏壁。《史记》中说:“秦岭天下之大阻也。”
因此,它有“九州之险”的称号。 陕西境内的秦岭呈蜂腰状分布,东、西两翼各分出数支山脉。
西翼的三支为大散岭(海拔2819米)、凤岭(海拔2000米)和紫柏山(海拔2538米)。东翼分支自北向南依次为华山(海拔1997米)、蟒岭山、流岭和新开岭。
山岭与盆地相间排列,有许多深切山岭的河流发育。秦岭中段主体为太白山(海拔3767米)、鳌山(海拔3476米)、首阳山(海拔2720米)、终南山(海拔2604米)、草链岭(海拔2646米)。
山体横亘,对东亚季风有明显的屏障作用,是气候上的分界线,又是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 秦岭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属黄河流域的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地带。因长期的农业开发,现多为次生林。
秦岭山区植物区系成分和动物种属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多样性。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
秦岭现设有国家级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 秦岭南北的人文景观亦各具特色。
北面的关中平原史称"八百里秦川",自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人类农耕、定居,是中国有名的文物古迹荟萃之地。秦岭之南是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其间的邛崃山脉和成都平原又是蜀汉文明的发端之地,根据对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早在3000年以前的商周时代,蜀的先祖即掌握了非常先进的青铜冶炼、玉石加工工艺,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枝奇葩。
间南北向的深切河谷自古就是南北交通孔道,其中著名的有今宝(鸡)成(都)铁路经过的陈仓道、西安至宁陕的子午道、傍褒水和斜水的褒斜道,以及傥骆道、周洋道。在秦岭北坡及关中平原南缘现存众多的文物古迹及流传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有秦始皇陵及许多帝王陵墓群、周代沣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楼观台、张良墓、蔡伦墓等古迹。位于西安市南40余公里的终南山自古风景秀丽。
《诗经·秦风》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诗句。唐代官绅在此建有别墅,其中以王维的辋川别墅最负盛名。
王维所作的优美山水诗大多是描写此处景色。唐代诗人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有“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的诗句。
附近还有翠华山、南五台、骊山等秀丽山峰,山中分布有明清以来建造的太乙宫、老君庵等大小庙宇40余处,是关中游览避暑的良好场所。 在秦岭山脉西段有麦积山石窟,山体悬崖壁立,状若积麦。
自后秦时期开始凿刻,至今保留有雕刻194窟,佛像7000余尊,壁画1300余平方米,是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 在秦岭的高山密林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
拥有如此众多的食草类动物,相信任何食肉动物在这里都不会为食物犯愁。于是,在现已查明豹、云豹、豺、黄喉貂、豹猫等多种食肉动物的基础上,动物学家一直没有放弃在秦岭寻找华南虎的希望。
动物尚且如此,植物就更不用说了。古人云:太白山上无闲草。
秦岭。
3.爱护秦岭的话有哪些
秦岭还是生物资源的天然宝库。据调查,陕西秦bai岭地区共有种子植物3451种,苔藓植物311种,蕨类植物270余种。在这些植物中,纤维、淀粉、糖类、油脂、du树脂、橡胶、药用等可利用性资源植物就有13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620种。在种子植物中,仅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就分布有世界性单种属植zhi物37属,少种属植物60属,我国特有植物23属。
秦岭dao地区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独叶草、华山新麦草等4种;列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的植物有连香树、太白红杉、大果青扦、巴山榧内树、水曲柳、香果树、秦岭冷杉等13种。
《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秦岭保护的执法体质和相关单位职责,今天对《办法》中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办法》规定,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应当严格执法,对发容
三、关于秦岭你知道多少?陕西最高处与最低处都在秦岭里
大美秦岭黄柏塬风景区秋色迷人
秦岭,绵延数千公里,对于多数读者和网友来说,只能遥望它的雄姿和那似乎与天相接的高度。偶尔走进,也多是被驯服的观光区,对于其余广袤、深邃的山区几乎一无所知。
近日,华商报记者通过采访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带给大家关于秦岭的山的故事。
秦岭南麓黄柏塬原生态风景区遥望太白积雪
1条主梁和14条支脉“搭建”起大秦岭
广义上的秦岭范围更大,包含西倾山、大岷山、大巴山和秦岭。具体到陕西境内,是指我省行政区域内,东西以省界为界、南北以秦岭山体坡底为界的区域,包括商洛全境,以及西安、宝鸡、渭南、汉中和安康的部分区域。
从地理上看,秦岭绵延不绝,自西向东可分为玉皇山、太白山、地肺山、终南山、大商山、太华山。从地形地貌上看,秦岭山脉犹如骨架将整个区域举起,这个骨架是由1条主梁和14条支脉组成。
主梁就是秦岭山脉。14条支脉包括黑泥支脉、四方台支脉、首阳山支脉、冰晶顶支脉、高太支脉、紫玉支脉、鳌摩支脉、兴隆岭支脉、酉金支脉、堰池支脉、旬月支脉、旬乾支脉、四方山支脉和流岭支脉。
鸟瞰主梁和这些支脉,形状类似鱼骨。主梁秦岭山脉如鱼身那根最粗的骨头,14条支脉与秦岭山脉相连,分列其两侧。
秦岭最高峰太白山拔仙台
最高太白山:关中已入夏,山顶仍降雪
在秦岭群山之中,最高的山当属太白山。这里是秦岭主峰所在,最高海拔处3771.2米,比东西相邻的玉皇山、地肺山高出700至900米,比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高出3200-3300米,这也是陕西省的最高点。顺便说一句,陕西省的最低点也在秦岭里面,位于白河县城关镇公路村,为168.6米。两个地势之“最”都在秦岭,足见它的神奇。
太白山山域西起石头河、褒河与玉皇山,东至黑河、湑水河与地肺山,绵延起伏、高山峡谷交错相间。如此的地貌形成于地壳板块挤压和水力侵蚀。
太白山主峰拔仙台向西南经跑马梁、太白梁、鳌山、摩天岭,组成秦岭鳌摩支脉。太白山的西侧玉皇山,便是长江流域汉江与嘉陵江的分水岭。
站在秦岭最高峰太白山拔仙台上俯瞰大爷海
太白山高耸入云,与关中平原、汉中盆地形成强烈反差,山上冷暖交替、山坡陡峭,山下四季分明。这样的环境较好地保存了太白山的生态系统,成为秦岭生态系统最完整、最关键的区域,也决定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该保护区是陕西设立时间最早、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生态系统最完整、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保护成果最丰硕的自然保护区。这样的示范作用下,太白山又增设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形成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群,包括: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太白湑水河珍稀水生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白牛尾河自然保护区、黄柏塬自然保护区、桑园自然保护区、摩天岭自然保护区、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关中有八景,“太白积雪”便是其中之一,早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里就有记载:“太白山南连武功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皑然。”
华山悬崖峭壁历历在目,远处的城市若隐若现
险峻的华山东峰最高,北峰最低
说到秦岭的山,还必须要提到华山。它不是秦岭中最高的,但名气与太白山不相上下。
从卫星影像看,广义的华山并非一座孤山,它也是秦岭的一列支脉,山体高耸挺拔,山脉蜿蜒迂回,自西而东,依次为草链岭、少华山、华山(狭义)、小华山、崤山和邙山。
狭义上的华山最高海拔2154.9米,山体四面如刀削过一般,险峻无比。千尺幢、瑶子翻身、长空栈道……这些景点无不彰显华山的险,华山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
华山山体倚天拔地,四面如削
华山由五个主峰组成:东峰海拔2096.2米,因位置居东得名;南峰海拔2154.9米,是华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尊称它是"华山元首";西峰海拔2082.6米,因位置居西得名,又因峰巅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古代文人多称其为莲花峰、芙蓉峰;北峰海拔1614米,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中峰海拔2037.8米,居东、西、南三峰中央,峰上林木葱茏,环境清幽,奇花异草多不知名,峰头有道舍名玉女祠,传说是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的修身之地,因此又被称为玉女峰。
黄柏塬自然保护区内出来觅食的野生大熊猫
守护秦岭:“千里眼”纤毫毕现
时刻盯紧秦岭变化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更好地保护秦岭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建立了“空天地一体”的动态监测和全覆盖监管模式,形成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格局,把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行为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
其中,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及三维模型生产团队的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工程级测量型无人机让测绘人员拥有“千里眼”,高精度摄像头,使秦岭纤毫毕现。
四、秦岭是湿地生态系统
秦岭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一、秦岭是最典型的高山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不仅包括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 而是包括秦岭的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最有代表性的中国秦岭悠然山高山湿地景区,位于宁陕县城关镇八亩村,占地面积135平方公里,是陕西野生海棠、湿地红柳等原生态高山湿地旅游景区。陕西省已有11个国家湿地公园,数量排名全国第一。
二、秦岭湿地生态系统,长约1600多公里,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是影响西北生态环境的最大湿地生态系统。
1、渭河: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今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2、汉江:长江最大的一级支流。在源地名漾水,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
3、嘉陵江: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
4、洛河:陕西省内长度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白于山南麓的草梁山,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渭河,途经黄土高原区和关中平原两大地形单元。
三、秦岭湿地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在秦岭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秦岭南北的动物差别较大,以秦岭为分布北界的有23种,占兽类总数的42%。秦岭以南的兽类中,有不少南方成分,如华氏菊蝠、金丝猴、大熊猫、猪獾、大灵猫、小灵猫、云豹、羚牛、苏门羚、豪猪等。而分布于秦岭以北的兽类,只有8种,占兽类总数的10%,主要有白股阔蝠和黄鼠等。
四、秦岭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资源比较丰富。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特色产品繁多,如核桃、柿子、板栗、木耳、核桃、板栗、柿子产量居全省之首,核桃产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它还是全国有名的“天然药库”。秦岭被子植物中约有木本植物70科、210属、1000多种,其中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占38科、70属、177种,除个别树种外,南坡都有生长,而北坡只有21属、46种。中草药种类1119种,列入国家“中草药资源调查表”的达286种。秦岭以南柑桔、茶、油桐、枇杷、竹子等亚热带标志植物均可生长良好,而秦岭以北柑桔绝迹,却盛产苹果、梨等温带水果。
秦岭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突出,形成了完整和优良的生态链,对于调整自然界生态平衡起着及其重要作用。
五、秦岭是否属于世界自然遗产?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中国的“阿尔卑斯山”,其北坡是全国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之一,资源禀赋极为丰富,是国家级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来,秦岭北麓开发建成了很多生态旅游区。主要有: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钓鱼台风景区、五丈原风景区、红河谷国家森林公园、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汤峪、黑河国家森林公园、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秦岭国家植物园、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太平国家森林公园、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五台国家森林公园、东汤峪、汤峪湖森林公园、骊山国家森林公园、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其中,国家级森岭公园、地质公园、植物园就有15个。此外,秦岭北麓还建成有一大批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的人文旅游区。如秦始皇兵马俑馆及秦始皇陵、唐华清宫、蓝田猿人遗址、水陆庵、兴教寺、香积寺、草堂寺、诸葛亮庙、钓鱼台、炎帝陵、麦积山石窟等。这些景区的开发建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开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森林公园同质性强,景区特色不明显。秦岭北麓森林公园建成不少,但数量的增加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旅游产品的构成,生态旅游影响力仅限于省内或区域内,缺少世界级的生态旅游产品。一是构景要素一般都是北方的山、水、林、草、庙等,垄断性或独有性不强。二是规划设计相同或相似,去过一个公园其他公园就不必再去了。三是旅游功能缺失,基本都是观光类旅游产品,鲜有参与性、休闲性、度假性、体验性、游乐性强的景区。四是景区特色不明显,千园一面,游客游览缺乏新鲜感和奇特感。旅游区“新、奇、特、美、乐、玩”等关键要素的缺失,导致对游客的旅游吸引力严重削弱。
2、各森林公园间联系性较差,缺乏联合路线设计和规模优势。由于天然地域格局的分异以及行政隶属关系的不同,加之缺乏开展横向合作发展的思路,各森林公园间的关系主要是竞争关系,少有合作;空间、行业、管理联系性较差,“各自为营”的状况较为常见,没有贯穿几个公园的旅游路线设计和运作,严重降低了秦岭北麓各森林公园的“综合旅游聚合力”,使得秦岭北麓原本得天独厚的规模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影响了各森林公园的市场竞争力和旅游发展的经济利益。
其次,各森林公园的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成为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开发难于破解的难题之一。行政管理的多头化和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在实施环境监管上,因管理环节过多,管理权限交错,使本就不强的环保监管力量分散化和弱化,进一步降低了各森林公园的管理绩效和生态效益。
3、旅游客源市场多为区域内的市场,区外和国际游客不多。如今,秦岭北麓已成为关中地区游客节假日放松心情的好去处。但表面的繁荣不能掩盖我们对秦岭北麓长远旅游开发潜力的深层次思考:市场调查表明,秦岭北麓的游客客源市场多为区域内的市场,缺少省际游客和国际游客,使秦岭北麓的生态旅游成为一种“自娱自乐”式的区域内旅游,没有成为国家甚或国际型旅游。
4、旅游形象缺乏活力,影响度较弱。旅游形象是否鲜明、独特和富有感召力,是旅游地吸引力大小的关键所在。秦岭北麓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恰恰缺乏鲜明独特和充满活力的旅游形象,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能反映特色的旅游标识系统。对外的旅游形象及其宣传口号的缺少,从旅游开发机制的内部制约了其自身潜力和优势的发挥,成为生态旅游发展关键的制约因素之一。
5.、缺乏超级大热点、大亮点景区。秦岭北麓生态景区不少,但具有超级影响力的景区却不多。造成“满天星星,没有月亮”现象,缺少大手笔策划、高投入建设、高层次设计的大项目、大景区。邻近的河南云台山,用了短短今年时间,把一个在我们看来很一般的景区,打造成了一个全国著名的世界地质公园,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旅游收入2个多亿,我们望尘莫及。建设打造秦岭北麓的“月亮”带动型旅游景区,学习河南云台山经验,也是我们在生态旅游开发紧要任务。
二、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开发战略分析
1、打造生态旅游廊道,构造“一轴挑多珠”的空间布局。依托秦岭北麓环山带极好的生态旅游资源禀赋,借鉴“点轴理论”的基本思想,倡议藉此天然优势构造“一轴挑多珠”的秦岭北麓生态廊道空间布局—以环山旅游公路为轴线,串联起秦岭北麓各生态旅游区,形成类似糖葫芦状的生态廊道格局,建立起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廊道的合理架构,打造东—西向国家级生态旅游廊道。
2、以“特色绿化”推动秦岭北麓生态功能的强化。秦岭北麓位于秦岭分水岭至关中平原南缘之间,是一个高大山地与广阔的关中平原的过渡地带。该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有秦岭山地、沿山丘梁、黄土残原和峪口冲积扇等4种地貌类型,地带性土壤是黄棕壤,植被以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格局,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和过渡性,且受人为影响较大。
秦岭是我省最大的林区,有林地247.5万公顷,占全省林地面积的54%;林木蓄积量15257万立方米,占全省林地蓄积量的66.1%。秦岭山地水资源总量222亿立方米,约占陕西省水资源量的50%。其中北坡水资源量约40亿立方米,占关中地表水资源总量的61%,是渭河的主要补给源,直接关系着西安等大中城市的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及八百里秦川的工农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
此外,秦岭北麓地处暖温气候带,森林生长期较长,负离子日平均浓度极高。藉此天然优势,实施“特色绿化”战略:依托200多公里的环山旅游公路,在道路两侧建设宽度50米左右的特色绿化带,并将绿化带划分为成一个个的地域单元,合理规划各地域单元,有序种植竹子、银杏、红枫等特色景观绿化树种,把环山旅游公路建成秦岭北麓“特色绿化长廊”,营造具有“新”、“奇”、“特”属性的生态旅游景观廊道,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塑造景观特色的同时推动秦岭北麓生态功能的强化。
3、着力打造亮点和精品,推动联合申报“中国中央国家公园”。秦岭区分我国南北的东西向生态屏障,也是我国南、北方和东、西部生物交会的过渡地带。《中国国家地理》曾专文赞誉:秦岭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中央国家公园”。众多的专家学者也一致认同此观点。秦岭位于我国国土的中央位置,是纵贯东西、地分南北的一座山脉。它不仅对气候有分界意义,也是南、北方文化的交会区;同时,秦岭还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秦岭穿越陕西和甘肃东部,延绵约500公里,占据了独特的地理位置。横亘国土中央的秦岭,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交会区,同时还有高海拔的山区、低海拔的浅山丘陵以及平原,为生物创造了不同的生存环境,也为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奠定了基础。秦岭共有种子植物3446种,占全国同类总种数的14%,其中秦岭特有种192个;有国家保护植物44种,占国家保护植物种数的9%;有兽类144种,占全国总数的29%;有鸟类399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4%。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6种。我们必须要以打造特色和亮点入手,利用国家正在实施国家公园试点的机遇,推动秦岭北麓各森林公园联合申报“中国中央国家公园”,中远期争取使其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最终赋予秦岭应有的国际地位。
考虑以麦积山、太白山、楼观台、太平、朱雀、终南山、翠华山等知名品牌为秦岭北麓森林公园的亮点和精品,在重点建设和品牌塑造的同时,一定要使各“亮点”真正各具特色,具有差异性很强的核心吸引力。如,将太白山的定位为“秦岭主峰、中国大陆东部第一高峰、第四纪冰川的天然博物馆”,将楼观台的定位为“天下第一福地”,将终南山的定位为“仙都、洞天之冠”,将翠华山定位为“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打造亮点和精品,必须要注意避免同质性旅游资源开发行为的再次出现。惟有如此,才能使秦岭北麓的生态旅游开发真正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4.、大力塑造独具特色的秦岭旅游形象,推动旅游快速发展。积极寻找符合秦岭特色的旅游形象,必要时可全球征集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既得到了中央公园的形象标识,又宣传炒热了秦岭。秦岭北麓森林公园要树立自己的生态旅游绿色形象,园内的交通工具就必须无污染,旅游指南的编制要能够提供景区的景点和路线并详细介绍观光的对象和保护的意义,介绍本地人文风俗习惯,并尽可能地用科学而准确的语言介绍景区的动植物、独特景色及环境保护的具体规定,以达到加强环境教育和解释大自然的目的。旅游行为要绿色化,即人们的行为要承担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义务。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森林工作人员的行为绿色化。工作人员负有追踪、监察游客活动,引导减少破坏环境行为的责任,以使旅游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维持在该系统的承受范围之内,以确保游客对周围环境的欣赏与理解。绿色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有关生态学的知识,使游客能真正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而热爱大自然。另外,加强秦岭北麓生态景区的联合;积极进行生态旅游的路线设计和实施;大手笔打造具有国家、国际影响力的“九寨沟”式的旅游景区等,也是秦岭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
陕西欲将秦岭申报编入《世界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单》之中,被专家学者推崇认为,是一座可作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自然生态体系典型完整的范例. 推动秦岭北麓各森林公园联合申报“中国中央国家公园”,中远期争取使其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最终赋予秦岭应有的国际地位。...所以秦岭是属于世界自然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