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红餐厅成功IPO,“太二”酸菜鱼做对了什么?

对于吃货来说,想必都知道一家叫“太二”的酸菜鱼店,这家餐厅自称 “宇宙第二,只做一种味道”,已晋升为“网红”餐厅

在各大购物中心,经常看到排队等候的人群,很多人为了吃上一口宁愿找跑腿等一两个小时,更有甚者单纯为了打卡而来。

这家网红品牌可不简单,就在昨日(1月15日), 其母公司九毛九国际控股(下称“九毛九”)正式在香港上市。 开盘高开43.94%,截至港股收盘,上涨幅度达到56.3%,市值达到137.6亿港元。

1995年创始人管毅宏先生在海口成立首家面馆,之后一路扩张,让山西面食在南方遍地生花。

2015年开启多品牌运作阶段,推出太二酸菜鱼品牌之后又推出“2颗鸡蛋煎饼”、“怂”和“那未大叔是大厨”三个品牌。 目前已发展为华南排名第一、中国排名第三的中式快 时尚 餐厅。

其中,九毛九和太二两个主要品牌的收入,占公司总体收入的98%以上。

太二酸菜鱼品牌的创立,是创始人管毅宏 在九毛九陷入增长瓶颈之后的一次创新尝试, 他率先看到了酸菜鱼的商机,一举创立了新品牌太二酸菜鱼,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太二酸菜鱼已有超过120家直营门店。

根据数据显示, 2018年,太二在中国所有酸菜鱼餐厅中排名第一。 在2019年上半年,营收为5.38亿元,占整体公司业绩的43%,同比增长146.8%。短短四年时间,太二酸菜鱼的业绩已经和九毛九不相上下。

对于九毛九的上市,太二酸菜鱼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凭一己之力拯救了母公司, 短短四年就让一家经营二十年陷入困境的传统餐饮企业起死回生,并实现IPO计划。

招股书显示,2019年上半年太二的整体翻台率为4.9次/天,略高于海底捞的4.8次/天,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一碗酸菜鱼救了整个集团,“太二”酸菜鱼到底有何魅力,品牌成功的商业逻辑在哪里呢?

01

独特的“二”文化

这条酸菜鱼很“任性”

酸菜鱼品牌有很多,可是“太二”酸菜鱼却显得有一丝独特。不管是店名、LOGO、店铺装修还是口号, 都呈现浓浓的“中二”风格,立志把“二”文化发扬到了极致。

先从logo说起,太二这名字简单粗暴,让人容易记住,且极具网红气息。

logo中一本正经做鱼的老板,就是以川渝的“二老板”为原型,十分具有喜感。

与此同行, 太二也有着自己另类的品牌故事 ,原来名字的来源是老板专心做鱼,忘记开门,觉得自己太傻,因此取名“太二”。

在店铺装修上,采用黑白简约漫画风,还有随处可见的“太二”标语,以及俏皮的口号“酸菜比鱼好吃”,给整个用餐环境增添了不少趣味。

无论何时进店,都能听到 “吃鱼拯救世界!” 的中二口号。

不光如此,店里还有着一系列奇葩规定。

比如, 只有一种辣度(不加辣也不减辣)、超过四位以上不接待、不拼桌、不加位、不做外卖、鱼每天到店,固定鱼量,卖完就提前结束营业, 非常霸气又任性。

还有提醒你别玩手机的温馨提示,文案可爱又俏皮。

厨房为开放式,客人们到店用餐都能够看到厨师忙前忙后的样子。

米饭是选用黑土种植的五常大米和农夫山泉一起煮,让口感提升。

这些小细节体现出的差异,都能给人别样的用餐体验,顿时好感倍增。

02

深谙“极简之道”

简约而“不简单”

相比九毛九的店面来说,太二酸菜鱼主打「小而美」,无论是门店装潢还是菜品或是服务都充满了「极简主义色彩」。

在创始人管毅宏看来,理想的模型应该具备三个要素:

1、要好吃;

2、产品不能多,多了就做不好;

3、标准化程度要高。

太二的特色菜品是老坛酸菜鱼,餐厅包括配菜、凉菜、小吃、蔬菜、小面只有20余个SKU,几乎是中餐里产品数量最少的品牌。

通过精简SKU可以简化采购和物流,同时还能提升上菜效率。

服务也简化到极致,点餐、倒水、买单等全由顾客自主完成。 顾客通过扫码便可实现点餐和结账;就餐期间店员除了提供餐具和上菜没有其他服务。

为了保证用户用餐体验,严格控制用餐人数,一桌不能超过4人厅,不加座,自助化,这样 可以减少社交元素,营造纯吃饭的场景, 用餐的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因此太二的翻台率才如此之高。

此外, 还不加收除产品外的各种费用 ,结账不收取茶位费,纸巾也不单独收费。对于很多顾客来说,光不加收服务费这项规定就足够圈粉了。

正是这些人性化的规定,拉近了顾客的好感,使得太二的口碑不断积累,与此同时又保证了门店的精细化运营。

03

产品+渠道“差异化”的打法

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

能够在众多酸菜鱼市场脱颖而出,除了品牌独特的文化和人性化的体验之外,太二也有着其差异化的打法。

在产品上,太二主要卖的是酸菜鱼,却在酸菜上下足了功夫。

号称酸菜比鱼好吃,看似是一个犯二的口号,其实是太二 差异化定位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对于做酸菜鱼的餐饮品牌来说,主食材「鱼」很难做到差异化,你进货的鱼和别人进货的鱼完全可以是一样的,因此, 太二将重心放在酸菜鱼的酸菜上,用传统工艺腌酸菜,模仿重庆地窖环境,把酸菜做到最好。

另外,利用复合调味料加工,口味能够保持一致,易于复制,过程简单易于操作,也减少了对厨师的依赖,打造出了标准化和流程化的经营方式。

通过独特的腌酸菜的技术,太二树立起了独一无二的产品壁垒, 并打出了“酸菜比鱼好吃”的口号,独特中带着一丝任性。

城市门店少是太二的另一特色。

目前太二在全国有121家门店分布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和省会城市,除了北上广深,最多的城市也就三家店, 这样便于管理和抓品质。

不光门店少,「选址」也格外挑剔,门店主要开在人流量大的「购物中心」。

近几年购物中心的兴起推动了餐饮业的发展,成为餐饮企业滋生的土壤。

购物中心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社交消费的主要场所。而高端餐饮店能够迎合年轻人的需求,符合购物中心的调性,在环境、口味和服务方面实现标准化,顺应连锁化扩张趋势。

独特的产品技术,选择优越地段开设分店, 都无疑提升了太二酸菜鱼的档次,使得其更具核心竞争力。

04

洞察年轻客群喜好

玩转"年轻化“和“潮流化”营销

太二的目标消费群体为25—35岁的年轻女性群体上,这部分人群是当今 社会 的主流消费人群,有着核心购买力。

可以说,太二运营的核心,都在迎合这部分主流消费人群。

就连微博和微信的运营,也牢牢抓住这群人的喜好, 走年轻化、潮流化道路。

就拿公众号来说,从头图设计到里面的插画和文字,都采用炫酷漫画风,风格高度统一。

图文内容更是采用场景漫画的方式呈现,趣味十足,随意打开一篇,都是动辄10W+的阅读量,和粉丝保持着高度粘性。

微博也如此,不仅与粉丝保持高频互动,更是推出创意周边,比如「开运符」「脱单符」「大力米礼盒」等,通过活动的形式赠与,调动年轻人的参与感。

(开运符)

(大力米礼盒)

正是因为太二懂年轻人的喜好,并不断向年轻消费群体靠拢,凭借其独特的就餐体验和运营迅速在年轻消费人群中积攒出口碑。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太二酸菜鱼这个品牌的走红, 不仅有着品牌和产品的差异化打造,还有着对年轻人喜欢的精准洞察,无论是在店铺装修还是在就餐体验上都带给用户更独特的体验。

既能征服消费者的“胃”,又能征服受众的“心”,太二酸菜鱼能成为人气网红品牌也不足为怪了!

二、为什么北京五道口号称“宇宙中心”?

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地方能像五道口这样,被全民认定为宇宙的中心!

首先,你要看看上图中那个醒目的标识:

U-CENTER 五道口

U请作 Universe 解,如若嫌 Universe 太长? 可以用You来替换!送你一句话:

You are the World !

道口

“行人车辆请注意,火车就要开过来了,请在栏门外等候,不要抢行,不要钻栏杆……”

火车向左走,城铁向右走,不动便是五道口。

融合

如果你早就想到University的话,那么恭喜你悟到了。这个地方汇集了许多宇宙一流和离宇宙一流很近的学府。其中最华丽的当属:

宇宙中的两个民族、如此和谐的欢聚在五道口!你能说这里不是宇宙中心?

教育

"我又不在那里上学,贵中心与我何干"?!

你参加过高考自考研究生考没有?

参加过四级六级计算机等级没有?

参加过寄托雅思德福日语能测没有?

……

如果有,那么,你敢说下面这个中心不是绝对的中心么?

科技

清华 科技 园!这是什么,斗牛?

另一面有题字:“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原来是纪念核子对撞的。

那么,宇宙是这么撞出来的好么?

商业

这里除了宇宙一流的学校,还有宇宙一流的众公司们。比如:

不相信日心说,一起回到地心说:

普天之下,莫非王earth。所以earth的中心就是中国了,中国的中心又在哪儿呢?

你猜吧……

对宇宙中的广大宇民来说,最中心的问题,莫过于“次了么?”。

有点脏兮兮的“食事处”,恐怕是五道口最贴切的代名词吧。

方圆500米的范围内,有3家KFC,3家711,3家嘉和,2家比格,2家必胜客……

不知道多少家韩国烧烤日本料理南北菜馆……

当然,最重要的,一到晚上纷纷冒出来留下满地狼藉的麻辣烫、烧烤、煎饼……

- Only U -

其实,宇宙中心无需证明!

有这样一句话:当你年轻的时候,不惜成本的挥霍过你青春的地方,永远是你心中的那个宇宙中心……

再抬头看看到楼上的那几个字:

U-CENTER 五道口

以上这些,就是你心目中的宇宙中心……

扩展阅读: 《“宇宙中心”五道口志》

原作者 新华社韩淼

从二十年前满是农田的城乡结合部,到十多年前激情迸射的地下摇滚圣地,再到现如今五方杂处的“宇宙中心”,五道口浓缩了这个时代变迁的一瞥惊鸿。这里是跨文化、跨代际的交汇口,传承与融合并存,梦想与失落同行。“变”是五道口不变的性格,这里充满挑战,更充满希望。在这里的人们也许终将离开,但不灭的是对“宇宙中心”的青春记忆。

对建筑设计师张弘来说,五道口的地标,是一条铁道。生于1967年的他,父母都在清华大学工作。小时候,父亲母亲骑着自行车,载着他和弟弟,路过一片杨树林,穿过铁路道口去工人俱乐部看电影,是他对五道口最早的记忆。

每天至少有51趟火车从这里经过,春运期间还会更多。封路平均时间6分钟。一些心急的人赶在栅栏还未完全闭合的一刹那冲了过去,被工作人员大声呵斥。火车呼啸而过,有人拿起手机拍摄,更多人神情呆滞。曾有人在网上发帖,询问在道口等待的人们此时都在想什么,得到最多的回答是放空,第二是想看清火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工作人员指挥道口封路,王婧嫱摄

很少有人注意开关栏门的工作人员,似乎只有被呼喝过的人们才感受到这个群体的存在。也很少有人知道,一位姓赵的师傅,每天都要乘坐这条铁路上的火车,花一个半小时从京郊延庆来这里上12小时的班。他烦这里。看到往来如织的行人,他想“这儿就车多人多,有什么好逛的”。

而对于附近大学校园里的人们来说,五道口最有魅力之处就是热闹。这里是京城高校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科技 大学等都扎堆在这个道口方圆两三公里内。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五道口就是这些象牙塔里人们的俗世乐园。

在他的记忆里,直到上世纪90年代,铁路旁的五道口工人俱乐部都是这个社区当之无愧的 娱乐 中心。在这儿,张弘从革命经典看到琼瑶片,后来又看了人生中第一部韩国电影。他还买过“打口碟”(海关没收后经过处理的CD唱盘),去过附近棚户区里的酒吧。

那是北京地下摇滚最富生命力的一段时期。普通青年张弘也去过著名的Scream Club,听梳着莫西干头的摇滚歌手奋力地“嚎叫”。“那时没有消费,就是为了高兴或者痛快。两个人喝一瓶啤酒。”

如今,藏着北京地下摇滚中心的那片破旧平房早已不见踪影。五道口附近的酒吧更多了,但除了远离地铁、蜗居在地下室的13club,这里再无摇滚。曾经轰轰烈烈的一场朋克运动好像从未发生。人们消费的不再是一腔激情,而是真金白银。

如今的五道口工人俱乐部,王婧嫱摄

然而,只有三个放映厅的五道口工人俱乐部依然在营业。虽常有最新大片的巨幅海报,但风光也已不再。看见两三个人走近,售票员才会懒懒地打开播放场次预告的液晶屏。更多时候,他们无所事事,隔着玻璃睥睨众生。门可罗雀的院子变成了一个大停车场。

五道口“U-Center”被解读为“宇宙中心”,王婧嫱摄

俱乐部对面,曾经的五道口百货商场旧址上建起了新的大楼。大厦顶端“五道口U-Center”几个大字赫然在目。有人说,“U”是指universe(宇宙),合起来就是“五道口宇宙中心”。这栋大楼的投资者之一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87级的一名校友,他在上海建设一处金融中心也以“五道口”命名。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1981年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是这片社区里最年轻的高校,它始终以“五道口”自居,这里培养的毕业生,不少都把握着中国金融的命脉。

然而,即便被称为“宇宙中心”,五道口依然是一个无法定义的社区。它的气质是杂糅的:既有国际化的色彩,又留存有城郊的痕迹;白天繁忙,夜晚繁华;高知云集,又是京城闻名的酒吧区;充斥欲望的荷尔蒙,却也承载了理想主义的乌托邦;杂乱浮躁,活力无限,自由包容。

华清嘉园即东升园公寓三期

昂贵的华清嘉园里,很多房子都被租了出去。据中介掌握的数据,租房和自住的比例大约是4:6,其中三栋回迁房的租房率更高。与北京的许多小区一样,华清嘉园里赔给回迁户的房子管理松散;楼道里“办证”的小广告像花儿一样开在墙壁上,有一种后现代式的讥讽。

这里的租房客五花八门。有外国留学生,有陪孩子在附近小学读书的家长,有刚创业的互联网公司,有专拍求职照的工作室,有按摩保养的美容院,有培训补课的教育机构,有纹身馆,还有关照年轻人思想碰撞的交流组织。

706青年空间的接待台,王婧嫱摄

这个由几个学生创立的“706青年空间”,每周都举办学术讲座、沙龙、自由演说或者读书会。在这里,哲学家陈嘉映与周濂讨论关乎灵魂的事情,民间太极大师谈 养生 ,独立学者解码天竺奇书《薄伽梵歌》……各种背景、各种想法的年轻人交流各种深奥或奇怪问题。

创始人邬方荣并不在附近高校就读,但他看中了五道口高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五方杂聚的自由气质。然而,他最头疼的问题是资金。在这间装修考究的顶层复式里,唯一属于青年们的财产是一万多本书籍。纯粹的梦想面对每个月2.5万元的租金,精神的乌托邦何以为继是个难题。

706青年空间

所幸虽几经搬迁,706兜兜转转还是没有离开华清嘉园,没有离开五道口。麻省理工学院本科毕业的颜晓川是青年空间的常客。他觉得五道口胜在文化多元,几乎与他在波士顿感受到的氛围无异,“这种多元化我在中国其他地方很少见到。”

宇宙的五道口

有人也把多元文化的交融归为五道口的“宇宙中心”范儿。在街头随便逛逛,你就能发现这里的确有些不一样。大约每走10步,就会有一个外国人闯入你的视线:戴着墨镜表情酷酷的金发女郎,满头小辫还要扎成拖把型的黑人小哥,从头到脚遮得严严实实的伊斯兰妇女,唯有头上纱巾透出一抹亮色。一个身材纤细、穿着豹纹裙子的绿头发女孩快速走过,不远处又有一位银色板寸的青年迎面走来,他们有着亚洲面孔,可能是韩国人、日本人,也可能就是你的同胞。

在这里你还经常会有一种错位感。人行道上,一位乞讨大爷用粉笔写下自己创作的“马航失踪”藏头诗,他的小楷工整精细,你想给他照相,他露出一颗镶金门牙:“别拍我,拍字!”。

一位乞讨老人用粉笔写下工整的小楷,王婧嫱摄

这里一些人喜欢的地方,另一些人未必懂得欣赏。一位高考状元、清华“学霸”,人生中第一次去夜店是在五道口。那时他已上大四,几个同学约着去见识一下传说中的“声色犬马”。他们来到五道口地铁站旁 历史 最久的那家酒吧,看到了一堆今天被称为“屌丝”的男士和穿着暴露的姑娘。音乐声大得震耳欲聋,说话都要用吼,喝的酒也不太对味儿,好像掺了水。“真没意思。”他想。

而对于90后王骁来说,五道口是开夜店的宝地,“长盛不衰”。他是一家夜店的 娱乐 总监。“留学生一批一批的换,人流量永远不是问题。”法国DJ,美国饶舌歌手,俄罗斯舞者……王骁手下的团队几乎是清一色的外国人。顾客也跟他们的店名一样,来自全世界。“有什么少见的国家?”“冰岛。算奇怪么?”轰动全国的“李某某事件”,这家店就是故事的开端。

五道口夜店欢闹的人群,王骁供图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五道口”。在这个仅次于望京的北京第二大韩国人聚居区,除了服装城和各种大大小小的韩餐馆,韩国本土品牌的连锁咖啡店、面包店也随处可见。进到店里,店员会用韩语向你问好:an nyong ha se yo!韩国留学生卢真理和朋友聚会时,常常产生幻觉,以为自己还在韩国。

世界的五道口

五道口的排队文化从不仅限于城铁。公交站旁,一家卖枣糕的小店门前同样经常排起长队。老板陈立,一个肤白瘦小的44岁河南男人,高中毕业就来到北京谋生。他喜欢用数字说话。

陈立的“枣糕王”门前总是排长队,王婧嫱摄

“10年前,这里12个小时的人流量是3万,现在至少8万。20年前,我这个店面的房租3000元,现在翻了100多倍。我一年成本110万,每天营业14个小时,平均每55秒卖一份枣糕,才能保本。我80%的顾客都是回头客,5-10%的客人是外国人,学生30-40%,上班族40%,周围居民15%。我每天能卖1500斤枣糕。”

过去的痕迹越来越少,以至于人们常常忘记这里更久远的 历史 故事。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与刘少奇、周恩来等人一起从西柏坡“进京赶考”,踏入北平的第一脚是在清华园火车站。开国大典时,清华学生从那里坐敞舱车到西直门后,步行到达天安门广场。

现如今的老清华园火车站淹没在五道口棚户区的一条小巷子之中。只有主厅保留了下来,被隔成小间出租。一个从福建来的年轻人租了40平米的一间,每月房租2000元,房间外墙顶上是“铁路之父”詹天佑手书“清华园车站”。一家专做外卖的小餐厅租下了旁边的一间。油污积垢是新时代留给这座104岁建筑的印记。

老清华园火车站,站在这里能看见对面的现代建筑,王芳摄

住在这里的人们也很少将眼光投向过去,他们只需抬头就能望见清华 科技 园林立的高楼,当代互联网名企云集其中。这才是新时代的象征。

在IT工程师李斯宁眼中,五道口因为互联网企业云集而特别。不过,他强调自己对这里没什么特殊感情。除了上班和公司聚会,他很少来五道口,而是在家练小提琴。他工作之后开始学琴,到现在不过4年,已可以演奏《梁祝》、门德尔松。

李斯宁的梦想之一就是开一场音乐会,但他对此并未报太大希望。他已朝第二个梦想迈进——当一个好老师。他想教出一千个成功的学生,“就是通过我的帮助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脱颖而出。”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了一个培训机构,起名“新观念”。而对五道口没有“特殊 情感 ”的李斯宁正在附近找房子,安放这个梦想。“毕竟还是宇宙中心嘛”。

五道口最早的一家西餐厅前台,王婧嫱摄这就是五道口,被吸引的人潮不断涌入,五道口改变了他们,他们也影响了五道口的精神特质。总之,在200x年代,晚上去五道口看到的景色就是一锅车和人的乱炖,听到的都是 汽车 喇叭,手机卖场功放,甚至一些群体压马路的喧嚣声。那个年代,五道口是脏乱的(那时还没有U centre这样“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商场),满眼的小摊小贩,更像个城乡结合部。于是,这里的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里逐渐形成这样的共识:这么脏乱差的环境,如果这里不是宇宙中心,哪来这么多人?哪来这么多车?怎么会有这么高的房价!于是“宇宙中心”的名气就这样远远的传开了…… 全文完 >

谢邀,虽然不知道这问题为啥会邀请我来回答,只好按照我个人的感觉和想法来瞎讲一下了。

个人觉得,之所以有宇宙中心五道口这个叫法,主要是因为五道口附近居住了一群比较有特点又有足够幽默感的人。

五道口位于海淀区,正是大学和研究所密集的区域,东边有北京语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西北边是清华大学,东北边是北京林业大学,南边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区外加理化所、力学所、电工所、电子所、声学所、物理所、理论所、计算所、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空间中心等一堆中科院研究所,这还没算中国 社会 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等单位和一堆IT大公司。

这些大学和研究所的童鞋经常自嘲自己是五道口男子技校、保福寺研究僧等等,顺便也为五道口地区繁忙的交通、热闹的商圈和高水平的房价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高大上的交通、商圈和房价奠定了五道口成为宇宙中心的基础。

前面提到的北京语言大学有大量的外国来华留学生,加上其他单位和公司的外国人,使得五道口周边可以感受到一些异域风情,尤其是韩国留学生和韩式餐馆,“宇宙大国”的名号使得五道口的宇宙中心指数又上升了一大截。

最后的关键是某购物中心挂出的霓虹灯大招牌,上书闪闪发光的几个大字“U-CENTER”,中英兼修的童鞋们立刻正确地理解成the Center of the U niverse(宇宙中心)的意思,终于成就了五道口宇宙中心的 历史 地位。

五道口被称为宇宙中心,最早的原因,可能和购物中心的“U-CENTER”标志有关,同时,五道口附近有北大、清华、北语等名牌大学,也和大学英文的开头“U”字有关。

不过,只有这些还是不够的。五道口之所以能成为“宇宙中心”是因为它能创造奇迹。比如房价的奇迹。位于地铁五道口旁的华清嘉园小区,房价最高时逼近十万一平的天价,如此高价在北京也算罕见的。

而且,五道口是一些创业青年和互联网公司工作的青年的聚集地。五道口发出的信息,是能影响全国的。搜狐 科技 大厦也在五道口,而且五道口和西南方向的中关村基本连在一起,也让人产生了五道口-中关村-北大清华共同体的印象。

另一方面,五道口旁边有很多文化书店,也是文学青年、文化名流聚集的地方。万圣书园、豆瓣书店、野草书店、中信书店这些文化书店聚集在五道口附近,增添了它的文化品位,也吸引很多年轻人聚集于此,成为年轻人求知、聚会的天堂。

五道口以前还能过火车,有绿皮火车经过,现在最后一班绿皮火车已经没了,但“火车开过来了,行人车辆请避让”的提示音还是令人很多人无法忘怀。这似乎成了五道口的标志性记号,很多人来五道口都能看到它的魅力和复杂性。这里有很多人的梦想,也是很多人梦想起航的地方,年轻人在五道口会得到非常高的地位,因为这里就是年轻人的乐园和奋斗场。从这个意义上讲,五道口的确是文化意味上的“宇宙中心”。

作为一个以前混五道口的我来简单说一下吧。1、首先,这高校多。主要有清华,中国农大、中国地质大学、北语、北林,北科大离的就有点远了。学校多,学生也就多,留学生也就多,所以会比较多元化一点。

2、吃的东西多,毕竟有这么多的学生,消费能力还是很强的。

3、公司多。清华 科技 园就在这里,有很多如清华紫光、快手、搜狐、网易(不过现在好像搬走了)等公司。

4、至于五道口的华联商厦上的U-center ,你可以理解说这里是宇宙中心,但我觉得单纯以这点来解释的话,理由太单薄。

其实,五道口没什么好玩的,如果想逛逛高校或者吃东西的话,还可以,购物或者玩的话就不怎么样了。

因为那里韩国人多,那韩国人和宇宙有啥关系?因为宇宙都是韩国人的,所以五道口被称为宇宙中心,也就是韩国人聚集的地方(中心地带)。不过,有消息称现在的宇宙中心貌似是望京了。理由同上。

宇宙是什么地方,是很难去的地方,对于普通人而言,更加是难上加难。那么这个北京的五道口为什么叫宇宙中心呢?就是因为这地方贵的不行,一般人都去不了。

那么说到这件事情还要追溯到2013年的事情,那一年,有一个小区的楼盘开始大卖,但是这价格就公布出来说是37个平方要350万,在2013年算是天价了吧,差不多10万块一个平方米,多少人连个厕所都买不起,但是这就是事实。

要知道同样是在2013年的时候,上海的房子差不多也就是两三万左右的价格,贵的地方也就是五六万,也没见过折磨贵的十万,所以,好不夸张的说,这么贵的房子被叫做宇宙中心也不过分,可能还要夸赞这个用词语的人,真的是用的到位。

宇宙中心不知道是重在宇宙还是重在中心这个词语,如果重在中心的话,自然意思就是像说着世界的中心一样,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五道口旁边有很多大学,比如清华北大等等都是在那里附近,而且除了这个之外就是还有很多文化店啊,就是具有很多文艺气息的东西的店都在那里附近,所以被叫做中心当然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这是文艺气息的中心。

那么关于宇宙的问题还有有很多说法的,比如说这里的房子贵啊,等等的都是被称为宇宙的原因,不过一个平方米10万确实也是有点贵啊,被叫做宇宙也是不过分。

宇宙中心这个人词语也不知道是谁去取的,也真的是取得好,那么回到北京五道口的问题上来吧,为什么这样叫呢?不可能胡乱的交,原因就出在这附近好多这五道口啊有很多和这个u有关的标志物,比如这个购物中心就是以u开头的,比如还有很多名牌大学,也就是有英文字,这些字也是以u打头的,我想这还是一个比较说得通的原因吧,但是好多人好像不是这么觉得,因为在这个五道口曾经出现过一个高价的小区,高价到了什么地步呢?高价卖到了10万块一个平方米,而且还是在2013念的时候,那时候的房价好像没这么的高吧,很多地方也只是几万左右,所以人们就顺道把这个宇宙中心这个名字宣扬了一番,于是就有了现在等我宇宙中心。

五道口被称作“宇宙中心”,起由是2013年的一则微博讯息,五道口华清嘉园小区的房子:37平售价350万!均价近10万/平!

看到价格后,网友纷纷吐槽,看来五道口才是宇宙的中心!

这里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当年10万一平的房子还是非常稀少的,哪里像现在一线城市市中心随便哪里楼盘问去都是迫近十万。

我来给大家对比下2013年,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

北京房价三万多

2013年上海均价2万多,其中市区的几个区,黄浦,静安,长宁等均价都在5万,六万多。

结果2016,2017一波猛涨,涨幅基本达百分之50,个别区域甚至翻两倍三倍。

2013年深圳

还不算太离谱,看着还有些憧憬,觉得努努力还是能够攒一个首付的。

2013年的广州

现在,房产锁住的货币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了,。

加油干,卖栋楼就赶英超美。。

中国教育和 科技 的中心所在地,所以是宇宙中心

大学多,很多学子(后来的白领精英),挥霍过青春的地方,所以是宇宙中心

鱼龙混杂,交通混乱堵塞,所以是宇宙中心

外国人聚集,跨种文化交流旺盛,所以是宇宙中心

五环外,房价贵过10万+ 所以是宇宙中心

韩国人多,所以必定是宇宙中心

三、我与北京的七年

你工作几年了,还记得拿到第一份工资时怎么庆祝的吗?

文/林月朗

插图/网络

大家好,我是林月朗。

不知不觉来北京已经快七年了,时间是一个记录者,也是一个讲述者。

它记录着我们这些年成长的每一刻,也讲述着我们这些年与那些人那些事相伴的欣慰和祝愿。

七年的时间,沉淀了我们太多太多,一切都在静静的变化着。

那你呢,这是你与你城市的第几年?

1/

来北京之前,这里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遥远陌生的城市,同学和我说来北京吧,来大城市多看看工作机会,于是,我拖着一个26寸的行李箱,坐了19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来到了这个高速运转却又生机勃勃的城市。

表姐接我来到了我在北京的第一个“家”,那是一个在宋家庄附近三居室中的一间,房间里有两张单人床,一个在门口的左边,另外一个在房间最里面的阳台,窗户半拉着白色的纱帘,虽然是阳台,但是也足够放一张一米二的单人床,铺了整齐的被子床单,很是温馨,从这开始一直到半年后我独自搬出去住,这里都是我的“家”。

2/

北京,风大,气候偏干,四季分明。雾霾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夏天还是有很多很多的大晴天,暖暖的阳光。

二环之内平房有很多,住的老北京当地人居多,相对来说三环和四环附近高楼遍地,有很多地标性建筑。公交车上下车都要刷卡,出租车司机大多都很热情爱聊天,有自动扶梯的地方,行人会自动靠右站,左边留给赶时间的人,一切都很有序。

我特别喜欢在天桥上看,感觉在那一刻,时间是静止的,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看着前面一排排亮起的尾灯,我时常会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要忙碌的事儿,可能也会有烦心的事儿,看着看着就会觉得心里安静了许多,偌大的城市,每个人仿佛都变得渺小。

蔡康永说过“大城市的好处就在于冷漠。因为冷漠,无论你是一个怎样离经叛道的怪咖,都能找到一个角落让自己安静的活下去。没有人稀罕来看你一眼,而这在小地方是做不到的。”

这也是我来北京之后一个很深的感触,北京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或者说大城市里总是透着那么一丝丝包容。

你深夜在城里跑步没有人会觉得奇怪,你喜欢同性异性也没人会对你指点,你穿着露脐装踩着恨天高也没人会冷眼相向,城市里人人行色匆忙,没有人会在意你过的怎么样,放眼全北京,你我不过芸芸众生,我们所生活的大城市,都带着一丝丝相似的冷漠。

同样,这里也充满无限的机遇和可能性,北京提供给我们数不清的工作机会,有国贸CBD有中关村有望京有宇宙中心五道口,有中国最好的教育资源和前沿的科研,有24小时营业的各种便利店和餐馆,有随时随地都能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外卖小哥。

我去过不错的餐厅,吃过网红的美食,逛过繁华的商圈,宅过国家图书馆......

可以说这些年在北京的生活,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不管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还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我都在默默的变化着,适应着,直到找到那个平衡点。

但是在北京,我也有着阶段性焦虑。

尤其是当父母一遍遍的询问你的终身大事,当同龄人已经在老家买车买房,结婚生子,每天在朋友圈晒老公多贴心,家里多温馨,宝宝多可爱的时候,而我却熬着上下班两个小时的通勤,回到单薄的出租屋,吃着外卖,享受着看似自由的快乐,这一刻,我的心里是焦虑的。

我曾经和好朋友说过,我最向往的生活是每天早上起床,可以和亲近的人一起坐在洒满阳光的餐桌上吃早餐,也许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愿望呢?可这些看似平淡的小事,才是生活赋予我们的意义。

我一直是一个喜欢音乐,喜欢去现场看演出的人。

在来北京的前几年,我特别热衷去看演出,有时会拉着朋友去看,不过大多数都是我一个人去跑现场,可这些也从来没有阻止过我去看Livehouse的热情。

我可以一个人排队5个小时,只为了能在看演出的时候站前排,只为了能离我爱的“他”更近一点,当演出开始随着现场音乐,随着人潮一起蹦一起挥手的时候,尽管嗓子已经喊到说不出话,尽管站了那么多个小时双腿已经麻木,但我还可以肆无忌惮的去享受整个过程。那一刻,眼泪会不知不觉的留下来,但我知道一切都值得,也不曾后悔。

现在,我依旧会去看我爱的Livehouse,可我好像不会为了站前排而去排队几个小时,只要在开场前赶到,还感受的到现场就好了,当初的热情现在已经减了好多,这一刻我突然有点害怕,感觉自己好像没有了年轻人的心气,而有些焦虑。

而这些焦虑,并不是北京带给我的,是随着岁月的积累,年纪的增长所丧失的一些激情吧。

3/

回头想想,是北京让我变得有更多可能性,也学会了与自己和解。就像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你需要撞上什么东西,然后反弹回来,你才能看见自己,了解自己。

网红潮店聚集的三里屯,日落西山时“金光穿洞”的十七孔桥,代表北京人情怀的冬日里的什刹海,散落漫天樱花的玉渊潭,散发着艺术气息的798,正宗的老式铜锅涮肉,当然还有我最爱的奈雪的软欧包,乐乐茶的吐司面包......这一切都太让人着迷。

虽然有时候我也很丧,睡觉前一闭眼想着明天继续是枯燥的一天,生病的时候也要坚持着上班,失眠的时候也要坚持早起,过生日的时候也要一个人祝自己快乐,被客户骂的时候也只能回去闷头改方案,但这些不管我在哪里都是要经历的。人生,就是怎么选择都可能会后悔,所以也不需要后悔。

我不知道还会在北京奋斗多久,白居易曾在《初出城留别》中写到“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我们也许都如他所言,不管你在哪里奋斗,吾心安处是吾乡。

就像大学毕业好多年了,却永远都会怀念大学的生活,我想当有一天离开北京时,一定也会怀念身在这里的日子。

但不管在哪里生活,我都会心存感激,然后去热爱它,我想你也是。

这里是宝藏咸蛋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