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扶风县景点
扶风县景点有法门寺、扶风野河山景区、关中风情园、扶风七星河湿地公园、周原博物馆等
1、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兴起于隋,鼎盛于唐,因安置释迦牟尼佛的舍利而成为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
2、扶风野河山景区:景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一个比较独特的黄土风情和人文、森林、丘陵、大山古融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3、关中风情园:位于扶风县城新区东大街,东临法汤高速,北距法门寺3公里。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近50多万人次,已成为宣传陕西特色农业、饮食文化、风俗民情文化的窗口,成为法门寺旅游景区的一个新亮点。
4、扶风七星河湿地公园:由七星河、美阳河、小韦河三条水系组成,水域面积广阔,自然景色迷人,是具有特色的黄土台塬湿地。六星绕一星(形成七星)的景观节点链接设计,形成寻源、修身、至善三条禅意修行之路。
5、周原博物馆:是周原遗址大规模考古发掘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专题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周原遗址出土的万余件珍贵文物。
二、扶风十大景点介绍
扶风十大热门景点介绍
扶风县为佛骨圣地,佛教圣地法门寺所在地,为宝鸡市下辖县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扶风十大热门景点介绍,赶紧分享给你的小伙伴吧!
1周原遗址
周原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法门寺西北三公里处,是《诗经》所言“周原朊朊,堇荼如饴 ”之地。周原考古发现被列为21世纪中国百项考古新发现之一,自西汉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周原发现第一件青铜器以来,累计出土青铜器数以万计,其中晚清“四大国宝”中的毛公鼎、大盂鼎就出土于此,周原被誉为我国“青铜器之乡”。规划在建的周文化旅游园区,将再现三千年前周文化风貌,周原将成为陕西省“周、秦、汉、唐”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中“周文化”的重要部分。周原遗址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部,东到武功,西至宝鸡,横跨扶风、岐山两县的大部分。3城隍庙
扶风县城隍庙,位于县城东大街东头北侧,是关中西部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2006年6月被国务 院核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6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4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段家镇,前身为福荫寺,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已有近一千四百年的历史。
5野河山生态旅游景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贵妃故里野河山,位于扶风县北部,法门寺向北8公里、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唐杨贵妃的出生地,贵妃叔父唐宰相杨国忠之父杨珣埋葬之地;是一个比较独特的黄土风情和人文、森林、丘陵、大峡谷融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
6关中风情园
扶风县在丰厚的关中民间民俗文化基础上,全力打造了以扶风为轴线,浓缩关中民风民俗,再现关中民事民情的旅游新项目——关中风情园。
7西府古镇
西府古镇坐落在历史文脉最为深厚的周原文化发祥地—陕西扶风县,沿着丝绸之路的'历史痕迹,跨越2300年的历史岁月
8扶风温家大院
温家大院内有大房15间、厦房15间,后院还有一幢漂亮的绣楼。这是一所典型的关中古民居,它的平面与空间结构属于中国传统四合院式的民居模式,布局由前向后依次为:门房、庭院、正房和后院。庭院两侧两栋单坡顶厢房组成四合院,由4个建筑风格一致的多进式院落连接为一体,组成一个建筑群。在这里处处可以看到精美的雕刻。从门窗、墙壁到方砖瓦片,龙、凤、狮子、鹿、龟、鹤以及梅、兰、菊、竹、松、柏等象征吉祥、长寿的动植物通过雕刻被巧妙地融入到民居的各个角落,使你不得不佩服前人雕刻技艺之精湛。。
9贤山寺
贤山寺位于县南15里的午井镇南官村,面对秦岭同太白山相望,背靠北莽山与法门寺相峙,低头能睹渭水长流东去,足下可见陇海铁路输通神州各地。寺前两山环抱一沟,远看不见,诚访即到,绿树成荫,包刹其中,依塬建寺,游人有入山之感。这就足以说明当初开山祖师选地之佳,致使贤山寺在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均有振兴之日,有元顺帝来寺问道拜贤齐和尚任国师之光也。清嘉庆县志载,张载(横渠)隐此读书讲学,故名贤山。11马援墓
距陕西省扶风县城约3.5公里的伏波村旁,有一座圆锥形夯土堆,高约10米,直径约lO米,这便是东汉初年的名将马援墓茔。墓前立有清代所刻“汉伏波将军墓”碎石一通。
10七星河湿地公园
七星河佛文化主题湿地公园是扶风县重点建设项目,属于林业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东起信义水库,西至白家窑水库,穿扶风县城而过,是老县城与新县城的分界线,将来不仅是扶风人的日常休闲场所,还会是扶风佛文化旅游的重要节点之一。
;
三、扶风旅游景点大全
中关山
关山山顶高,青石叠翠。在山腰上,有一座建于清代的景光寺,雄伟壮观。许多高级炼金术士和佛教名人都曾隐居。在光思寺的左侧,有一个清风洞,有一尺多长。变幻莫测,雷霆万钧。洞旁有山泉,俗称全峰,据说是“三更”,用瓦罐从东海带来的。每次大旱,当地人都在这里祈雨,留下了许多精彩离奇的故事和传说。
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县城北面的法门镇。据说建于东汉,有“关中塔寺始祖”之称。寺内有一座13层8棱宝塔,高48米。它于1981年崩溃。1986年,清理塔基时,发现了一个有1700年历史的“地下宝库”,里面有释迦牟尼的真指骨舍利和大量珍贵文物。这一重要发现立即引起多方关注,不仅修复了原塔,还扩建为法门寺博物馆。2013年的法门寺已经成为陕西西线的旅游龙头和世界闻名的佛教圣地。还有隋文帝泰陵、东汉班固墓、扶风城隍庙、唐代杨循碑、杨循墓、东汉马援墓、江源遗址、王家台遗址等6处遗址。
马援墓
马援墓距陕西省扶风县富博村约3.5公里。有一个高约10米,直径约10米的锥形夯土墩。这是东汉早期将军马援的陵墓。墓前立着一块清代“汉富博将军墓地”的石碑。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本名文渊,东汉初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新莽末年,他是新城尹达(汉中太守),后加入甘肃西部的肖伟割据。不久,他追随刘秀,参加了讨伐肖伟的运动。在吴健十七年(公元41年),他被任命为富博将军,并被赋予一个新的职位。大明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段家镇,原名尹福寺,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
大明寺
大明寺
相传隋朝杨迪皇帝杨光在泰陵旁建此庙,是为了纪念其父隋文帝的功绩,保佑江山永盛,尹福世世代代。由于皇帝的支持,建立了尹福寺,它在当时有一个宏伟的规模和非凡的势头。“安史之乱”后,佛热逐渐减弱,尹福寺和其他佛教道场一样,香火也少了。武宗灭佛,尹福寺在劫难逃,寺内所有佛像被毁。洪武、清乾隆、道光三年间,尹福寺三次重修,再次繁荣起来。它比以前更大,僧侣更多,占地180多亩,极其繁荣。清末民初,战火纷飞,土匪横行。尹福寺很多寺庙被毁,只剩下三个正殿,六个厢房和二层钟鼓,还有几个和尚看门。1949年后,寺内仍有僧人,土地20余亩。大殿、佛像、钟鼓齐全,可惜在文革中被毁。1987年由景甜大师发起,在尹福寺旧址上修复重建。1989年7月,大雄宝殿落成,寺院改名为“大明寺”,意为让光芒普照。它成为了政府批准的合法佛教道场,位于扶风段家镇西部,段家镇和吴井镇的交界处。
周元网站
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元遗址位于法门寺西北三公里处。这是《诗经》中“周元的朊病毒正在盛开”的土地。周元考古发现被列为21世纪中国百项考古新发现之一。自西汉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周元发现第一件青铜器以来,已出土青铜器数万件,其中清末“四大国宝”之一的毛和大就出土于此。周元被称为中国的“青铜器之乡”。正在建设中的周文化观光园将再现三千年前的周文化风貌,周元将成为陕西“周、秦、汉、唐”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中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元遗址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东临武功,西接宝鸡,横跨扶风、岐山两县的大部分地区。这个地区北临岐山,南临渭河。形似高阜,海拔900米。据史料记载,这里是周人的发祥地,也是商朝灭亡前的都城遗址。从公元前12世纪末到公元前11世纪初,周人的首领古带领他的人民迁到这里,并开始修建城墙作为都城。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迁都丰都后,仍是周人重要的政治中心。西周末年,因西戎入侵破坏,成为废墟,被废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