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下辖村委会包括东林居委会、后塘居委会、青山居委会、泉庆村委会、泉益村委会、泉心村委会、星火村委会、星敏村委会、星联村委会、星群村委会、星华村委会、东明村委会、保丰村委会、保国村委会、保永村委会、保健村委会、保卫村委会、东华村委会、东升村委会、东方村委会、东南村委会、胜利村委会、三合村委会、南山村委会、青联村委会、青山村委会。

二、东林镇的名胜古迹

东林山,位于湖州城南,与德清县洛舍镇隔漾相望,山麓河港交错,溪流密布,池塘水田相间,桑园 村庄错杂,其山四周碧水环绕,佳景天成,山上有祈园寺、湖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锦峰塔、东林山古墓群等,有仙人脸盆,仙人井等景点,相传吕洞宾和沈东老曾再此游乐。

常照寺,坐落在菁山,今因寺得名称为常照山,常照山修竹丛密,山巅万松岭,林木青翠,郁郁葱葱。万松岭右侧为西岩,有泉水两眼,泉水清澈,且终年不涸。站在岩上可了望横贯的苕溪和东南沃野万顷。常照山和常照寺已是湖州近郊的一处旅游胜地。 南宋·建炎中(1127-1130),梵隆襌师初建“无住精舍”。绍兴初年梵隆以善画得名,经叶梦得推介,高宗对这个“异材赡学,高操绝艺”的和尚产生兴趣,予以召见,“得对内殿”,高宗大为满意。“诏赐庵居于万松岭金地山”(在杭州吴山东南,今名云居山,南宋时靠近皇城)。梵隆开始“力辞,愿归故巢”湖州菁山的“无住精舍”。绍兴十二年(1142)高宗赐御书“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八字,又赐御书“天申金刚无量寿阁”扁榜,紫檀刻佛号“如来阁”榜,亲临“王羲之帖”二十二纸,米芾“史略贴”一卷,题团扇两柄及白金等财物。(陆游《常照院记》)“及孝宗皇帝嗣位(1163)”,于乾道三年(1167)命在其湖州故地菁山建寺,赐额常照院。嘉定三年(1210)又创昭回阁,专供奉御赐物品。时年84岁的陆游心甘情愿地为其撰写“常照院记”。历代几经兴衰,久废。清朝僧以乘,一时又先后募建。清·同治年间兴。后又几经劫难,仅有两株八百余年树龄的紫薇,已枯萎。令人叹奇的两枝枯萎紫薇于1998年又枯木逢春,花开繁茂。于是又为今日之常照寺增光添辉。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常照寺迎来了新的兴盛时期,1994年,建大雄宝殿,至1997年竣工。1997年,建天王殿。1999年,建客堂。2000年,建馥馨大和尚肉身塔。2003年,建观音殿(圆通宝殿)。2004年,建地藏殿。

三、东林镇的基本概况

东林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郊,隶属吴兴区。西邻东苕溪,北紧靠104国道,南与德清县洛舍镇为邻。境内河道纵横交错,公路网西接104国道,东通菱湖,南通德清县,交通极为便利。镇区距湖州20公里、杭州60公里。

东林镇经过99年10月和01年6月两次行政区划调整,与原锦山乡、 青山乡先后合并,全镇总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3.5万,全镇地势是西高东低,是典型的山区与水乡相结合的乡镇,四周分别与道场、妙西、埭溪、菱湖、钟管、洛舍相邻。经过02年9月份行政村区域调整后,全镇从32个行政村合并调整为现在的23个行政村。历史上,东林号称“吴兴胜地”,拥有古老的历史文化,东林山上的祗园寺就是东林历史文化的见证。

合并后的东林镇水陆交通便利,104国道、东苕溪及竹青公路、杭宁高速公路穿镇而过,且杭宁高速公路在东林设有“东林互通区”。镇区东、南、西、北四面均有二级以上公路通往德清、菱湖、国道及高速公路,镇政府离湖州半小时车程,离杭州35分钟的车程。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9.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6个亿,农业总产值达4亿,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