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勒的灯塔酒店——在兰卡遇见巴瓦(5)

灯塔酒店是斯里兰卡建筑师巴瓦晚期作品,它位于印度洋北岸加勒古城附近,2017年5月3日傍晚,存墨设计游学团跟随台湾鈡Sir来到了灯塔酒店,晚上下榻于此,这个酒店也是年轻设计师们体验巴瓦设计的重点内容之一。

酒店附近有世界文化遗产——加勒古堡。加勒(Galle)城始建於16世纪,是葡萄牙人在斯里兰卡建立的第一个殖民地,1640年被荷兰人占领,在荷兰人多年的经营下逐渐形成现在的城市规模。这里保存了多个防御堡垒,均为荷兰人所建,目前,仍由荷兰对它们进行维护修缮。

灯塔酒店是一家5星级酒店,它坐落在印度洋北岸一处海岬上,基地狭窄,紧紧地夹在海岸一片礁石与海滨大道之间。在这样的基地条件下,巴瓦的设计一如既往,着重构建空间关联,营造建筑步道,力图为人们带来愉悦的空间感受。它拟是这片礁石上的天然壁垒,或是印度洋岸边的一座灯塔,它与被海浪拍击的岩石共生共长,清风、光影、涛声在其间穿行,带给游客另类的体验。

巴瓦对建筑结构、材料选用以符合空间功能为基本条件,主体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酒店的体量相符,建筑形式有着殖民时代的遗风,能与加勒古城遥相呼应。

我到访过加勒灯塔酒店2次,在哪里住宿和用餐是最佳的体验。

灯塔酒店入口在海滨大道一侧,紧挨着海岸岩石,部分嵌入其中。接待大厅前是一处宽阔的敞廊,敞廊屋顶两侧设置了透光混凝土网格,虚实结合,光影斑驳,遮雨、遮阳又通风。建筑物首层临街外墙、挡土墙等为石砌高墙,石块采自海边岩石,它阻隔了大街的喧嚣。

进入酒店接待大厅,顿感安静舒适。大厅简约,比较封闭幽深,这种布置似乎是一种铺垫,为进入酒店中那别具一格的公共空间、舒适的客房作对比的铺垫。

 ▼ 灯塔酒店海滨大道外立面   酒店入口敞廊 

▼ 接待大厅 

离开幽深的接待大厅,立即置身于3层高的中庭,阳光从屋顶倾泻而下,瞬间明亮。楼梯围绕着透光天棚盘旋,梯栏板由钢铁雕塑组成,梦幻离奇,沿着旋梯拾级而上就像在阅读一部连环画。这片立体群雕以历史故事为背景,重现了斯里兰卡僧伽罗战士与荷兰入侵者激烈厮杀的战斗场景:金戈铁马、兵刃相接;战马嘶鸣、血洒沙场。雕塑是巴瓦的挚友,艺术家拉基.森内那雅基的设计作品,设计理念自由奔放,制作技艺精益求精。自己在上楼过程中一步一停顿,目不转睛,步步惊喜,被那天马行空的艺术造型深深地吸引着。

不知不觉中走完了4米高的楼梯,步入宽阔的中心大露台,扑面而来是壮阔的海景,顿觉心旷神怡。混凝土梁柱的组合成了方正的画框,碧海蓝天、嵯峨岩石、滔天巨浪一一入画。等候住宿间隙坐在大露台上休息、湿润的海风让人如沐春风,海浪拍岸声犹如背景音乐,桌上香啡撩人,此情此景让人目醉神迷,匠心设计营造了无与伦比的惬意场所。

  ▼中庭旋梯 

 ▼ 酒店中心大露台

一直以来,自己对巴瓦空间关联的设计充满好奇,坊间有这样说法:巴瓦设计中,单个空间没有一个是完全独立的,每个空间的构成是前一空间的结果,并预示着下一空间的出现。建筑提供了无限可能,需要人们不断去体验,游走在灯塔酒店时,这种体验尤为深刻。酒店建筑围绕着中心两大花院布置,竖向空间随礁石态势设立。

灯塔酒店有两处大花园,从风光壮丽的大露台转身,穿过大堂进入的是前花院。该花园两侧的建筑物标高不等,景观设计巧妙地以带坡度的地台作过渡。这里景观特别纯粹:中心地台起伏不平,绿草茵茵,褐色的礁石偶尔露峥嵘,海鸥在蓝天上盘旋,在草坪上溜达,气氛祥和宁静。大堂出口右侧是一堵红墙,形态简单,色彩纯净,建筑物被隐藏在红墙后。左侧建筑物廊柱与横梁的组合简约,阳光投下的影子轮廓鲜明,阴影成画,景致绝妙。

整个花园只有一棵小树,在红墙拐角处,亭亭玉立,独孤寂寞。假以时日,它终将会长高长大,遮盖中庭那钢结构玻璃穹顶。自己被这一切深深地迷恋着,在那里徘徊良久,只想独自坐在草地上,享受巴瓦赋予的安宁。

▼ 宁静的前花园

沿着巴瓦设计的景观路径往酒店腹部走去,体验建筑设计带来的惊喜、愉悦。

▼  无边际大泳池

穿过岩石和连廊可到达后花园,那是酒店的游泳中心。大片草坪簇拥着两个无边际大泳池,它们面向印度洋,平静的池水与波涛汹涌的印度洋动静相宜,蓝天和绿树在水中倒影成画,泳者与乌鸦同在池中戏水,活泼灵动。傍晚时分,大泳池最为热闹,游客们三三两两或游泳、或在大草坪上沐浴晚霞,或为准备归巢的鸟儿喂食。

▼ 斜坡与台阶

两个泳池处在不同标高的海岸台地上,两者间有一定距离,空间上下错落,巴瓦设计了一组序列清晰、形式复杂的斜坡与台阶将它们衔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活动场所。台阶坚硬、轮廓凌厉,被柔软的绿草包裹着,趣意盎然,路径景观多姿多彩,让人目不暇接。

▼  竖向立体构成

酒店建在海边岩石上,场地设计时,巴瓦在前后花园间留下一堆礁石,以此作为分界线,一处交通枢纽就安排在这个位置上,以台阶、柱廊、楼梯等各种形式的空间与构件把花园周边的建筑物联成一个整体。如,花园两侧的建筑物由一道两层柱廊连接,廊柱栽在岩石中,黑白相间,自然形态与几何造型相互交织。又如,前花园红墙边设置了一道灰色的台阶,游客可轻松地从绿草坪步入休息大厅。

▼  海边餐厅

餐厅位置、环境、室内布置是酒店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灯塔酒店的餐厅被安排在海岬上,台地崎岖,礁石兀立,海水咆哮,印度洋壮阔的景色一览无遗。餐厅设有宽阔的敞厅,敞厅外还有大露台,它们与印度洋近在咫尺。在那里就餐品酒,可以享受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的无限意境。

▼ 理疗中心

灯塔酒店有一处阿育吠陀理疗中心,位于酒店顶层,自成一体。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兰卡样式的建筑围绕着中央水池,池水清洌,倒影如画。建筑物的拐角处还设有草坪与小浴池,舒适的按摩椅藏在草丛中,它们与印度洋视觉相连,却安静宜人。

▼ 客房建筑

酒店主要功能是客房,灯塔酒店的客房建筑为单排三层外廊式。走廊、连廊将各个功能空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旅客使用时方便快捷。每个客房还自带阳台,增加了客房的舒适度。我曾二次入住该酒店,2014年初春是第一次,住了一晚,客房阳台对着游泳池,视野开阔,清风徐来,舒适惬意。第二次住的客房环境更奢侈,面朝印度洋,阳台外是绿草坡,椰林片片,跨过绿草坡即可踏入松软细白的海滩,沐浴阳光,踏浪戏水;或在海边小路漫步,上礁石观浪。晚上,节奏均匀的海浪犹如催眠曲,可枕着涛声,安然入睡。

五月印度洋白浪滔天,惊涛拍岸,傍晚是灯塔酒店最为惬意的时光。

夕阳渐渐收敛了光芒,温润安静,如同一只硕大的灯笼,悬挂在海天之间。此时,海浪瑰丽,红云满天,海天一色,流光溢彩,火红的晚霞与浩瀚的印度洋构成一幅壮丽的画卷。坐在海边的草坪上等待着星夜来临,遐想无边,大自然生生不息,永无休止,人只能是这个世界上匆匆的过客。

入夜,酒店为旅客准备了烛光晚餐,餐厅旁的礁石烛光点点,摇曳生辉。餐桌上美酒佳肴,浪漫温馨。

重温这个酒店的点点滴滴,品味巴瓦的设计,体会这个建筑是如何与自然景观结合为一体,受益匪浅。

注:本篇所采用的照片部分为存墨公司设计师 Sasha 提供,特此谢谢

二、食品雕刻是什么?

食品雕刻(以下简称食雕)在中国起源较早。据史料记载,“先秦”时期就有食雕的雏形出现因为那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把食物雕成玩物供享乐之用,显然是不合时宜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粮食等食物富而有余了,一些贵族阶层便开始把食物摆弄、装饰或者琢磨成具有观赏性的工艺品供欣赏、玩乐,食雕的雏形就诞生了。当然,食雕真正成为一门技艺还是后来的事,经过历代“能工巧匠”的努力:从《管子》中的“蛋雕”、《烧尾食单》中的“雕酥”到《武林旧事》中的“蜜饯雕”、“山家清供”中的“西瓜盅”,无不代表了食雕发展的辉煌历程。�

食雕的魅力何在?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如果说有一桌普通筵席和豪华筵席,制作者会以什么来体现它们的档次高低呢?制作者豪华筵席首先精选一些名贵原料,美仑美奂的盛器,其次区别就在于使用食雕和花色装饰上了。譬如“糖醋鳜鱼”旁摆放一件栩栩如生的“顽童垂钓”作品,顿时这道菜就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视觉效果首当其中,让人陶醉在这优雅的意境里浮想联翩而不忍下箸。这时在用餐者的眼里这道菜已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食用价值,甚至可以是以精神享受为主,物质享受为辅了。�

食雕作品广泛使用,给千年不变的筵席格局的确增色不少,当然食雕技艺在逐步推广,但是食雕因费时、繁琐、不具食用性,却未在大多筵席中使用。现在的高星级宾馆酒楼,追求的是简洁、明快、高效率,无暇顾及不具食用性的食品雕刻,只在偶尔举办美食节,搞展台时才会用上食雕,但这也是昙花一现。故此说来,食雕的弊端也是存在的,究竟有哪些弊端阻碍了食雕的发展呢?首先,食雕的普及性不够。一个酒店能熟练掌握食雕的人往往就那么几个,这是因为食雕是厨艺中一个难度系数较高的分支。其次,食雕技艺的传播还很保守,在比赛场上,食雕技师们都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观展的人接踵比肩,争相拍照学习,获奖作品也被制作成××大赛作品集流传四方,照理说通过这种形式,食雕会发展很快,但你说一件立体的食雕作品被拍成一张平面照片,它又能有多大的参考学习价值呢,难道就不能在赛后由获奖者登台向观摩者现场剖析工艺流程,以让我们把发展食雕文化技艺传承落到实处。

  最后,食雕作品的制作工艺复杂,费料费时费力,往往需要雕刻师有一个良好的氛围,愉悦的心情,宽裕的时间去完成一件作品,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在学习、工作上均讲究高效率,故此食雕的用武之地将越来越少。�

食雕既然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技艺,我们应该把它发扬光大,在经历了历代的辉煌后,食雕技艺应该何去何从,更是摆在食雕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笔者认为,食雕可以分为两个类别各自发展。�

一.向陈设观赏工艺类发展�

食雕的发展最终要完全脱离烹饪的土壤,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它将与雕塑、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并驾齐驱,完全走艺术化的道路。朝这个方向发展,食雕必须追求尽善尽美,形似逼真、细腻、精美。以往我们常把食雕作品溶入到烹饪中去,譬如一朵萝卜花,你会认为它一定要配上一盘菜该很漂亮,可当你再看到一件“嫦娥奔月”作品,难道你还会把它与烹饪结合起来吗?它完全可以成为家中的一件绝妙的摆设,工艺品店一个热门的卖点。所以食雕应该可以脱离烹饪的土壤,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朝陈设观赏工艺的发展,没必要让专业厨师成为“美术家”、“艺术家”。另外,食雕是一种短暂艺术,作品的存放期限是一个可以研究的课题。�

二.走形式简单、实用性强的道路。�

如果说朝观赏工艺品发展,食雕作品是完全主角的话,那朝形式简单发展,食雕作品就是配角,起到一个绿叶衬鲜花的作用。像冷菜的围边,热菜的盘饰。所摆布的内容相对来说很简单,随意几刀一朵小花配上几片绿叶,装饰在盘边有清晰、明快、简洁之美,更突出实用性。水果所雕刻的鸟兽虫鱼,并不要求特别精的逼真,而是简单的抽象神似即可。这些简单的装饰,难度不大,但要做到形象贴切也实为不易,这就要求厨师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熟练的刀法,方能让菜肴与装饰搭配得体。�

食雕有了上述两方面的发展方向,形成了有复杂有简单、有精细有粗糙、有逼真有神似、有观赏性有实用性的特点,必将能结合烹饪艺术的发展

三、五星级酒店家具的定制材质有哪些?

五星级酒店家具的定制材质有以下四种

一、橡木,橡木也是我们比较喜欢的一种装饰性木材,橡木也叫栎木,属于壳斗科,说什么现代家具常用的木材比较好,橡木绝对是最常用的家具木材之一,橡木的特点是质地坚硬、笔直,结构粗,色泽细腻淡雅,强度高,由橡木制成的家具产品厚度大,承重质量好,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用性。一般橡木材质的家具产品价格更实惠,是人们选择的一种家具类型。

二、水曲柳:说什么一般家具使用木材,那我们肯定会想到水曲柳这种木质材料,在通常的装饰板之外,使用真正的水曲柳的木材比使用这种木材多,主要原因是它的干燥收缩小,而且纹理非常细,用作装饰板的家具产品有着非凡的质量。水曲柳实木家具适合现代和简约风格的产品,此外,除了产品变形小、纹理细外,水曲柳实木家具价格适中。

三、榆木:所谓榆木脑袋,形容一个人迂腐,即不开口,这也说明了我们榆树这种材料的特点,坚硬,结构紧密。作为一般的实木家具,那如果桌子或者床,选择榆树就不错了,榆树木材的质特征是质地细腻优良,变形率小,木质坚韧,质地通达,硬度和强度都很好,适合添加雕塑和纹理。

四、香檀木:这种木材现在在家具市场上出现较少,但是在过去,说到木材家具,大多是人们想到樟木,樟木的特点是浓郁的香味,这种香味可以驱蚊、防霉、杀菌,我们都知道樟脑丸樟料的主要成分。樟树的树径较大,材质幅度较宽,花纹美观、精致,樟木木质紧密,有天然纹路,材质坚韧,不易折断,耐用性很好!

四、维也纳酒店门口的三个雕像是什么

喷泉雕塑。

维也纳酒店是以音乐艺术为主题的酒店品牌,美妙的音乐全天弥漫在酒店上下,精心打造巴洛克风情,金色维也纳大厅、欧式门楼及罗马柱、惟妙惟肖的喷泉雕塑、金碧辉煌的墙壁雕刻,让宾客如同置身于世界音乐之都,无处不在的艺术气息,让宾客时刻体验维也纳音乐艺术的魅力与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