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档饭店里聚餐,你们使用公勺公筷的吗?
目前还没有去吃过大排档,但是我认为要使用公勺公筷,可以有效杜绝传染病,也是文明卫生的需要。当然谁都不希望在夹菜的时候夹到别人的口水菜!
为了大家的饮食 健康
建议聚聚用公筷
大排档里面关于使用公勺公筷,看情况而定吧。
情况一:条件比较好的大排档,聚餐之前会告诉老板,准备公勺公筷,有些会准备,有些就需要加钱才给准备了,毕竟现在很多餐馆用一次性餐具,多出的公勺公筷,也是餐馆的成本。
情况二:餐饮习惯,聚餐肯定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是开心之余就是有点不讲究了,加上传统的餐具使用习惯,就可能会忘记使用公勺公筷呀。
情况三:聚餐的模式,现在很多聚餐选择自助餐厅,自助餐厅就比较好,大多数都是有公勺公筷的,但是选择大围桌的就很难使用公勺公筷了,大围桌夹菜、舀汤的什么都是转,再转的过程中,自己太慢会不好意思,不然又吃不到,使用公勺公筷,夹菜会更慢,吃的不好,还很烦人。
情况四:人数多少,一般聚餐少则10几个人,多的则有几十百来人,人少的时候,用公勺公筷会比较方便,人多了就显得不方便,特别是互相问候的时候,使用公勺公筷显得很生疏,让人很不高兴。
所以呢,大排档里面关于使用公勺公筷,看情况而定吧。
您好,很高兴为您分享的是拙见
1、用也不用。可能像汤、粥之类的更多会用公筷或者共勺,炒菜基本不用。
2、中餐毕竟不是西餐。你从个人卫生角度来看的确是诟病,但这也是文化。
3、想想火锅,其实就是在吃口水呀。
4、我个人会觉得没必要在乎太多,5000年都这么过来了,也没出啥问题。如果真的是陋习,国家肯定会提出相关观点。想想席地而坐,中国可能这是亚太地区唯一一个真的改掉这个习惯的国家了。
5、我们的文化,其实很难做到这个。和家人吃饭用公筷合适么,那如果来了一个外人呢,比如儿子的朋友,女儿的闺蜜。做人就是一笔糊涂账, 笑笑被人,再被别人笑笑。
活得太清楚,太计较了,不会快乐。
6、当然不是说不用在意饮食卫生之类的,该注意的还是要注意,恰当即可。中国人嘛, 中庸才是王道。
祝一切安好。
————川递
会的
一般不会用公筷,确实需要加强。
公用的餐具已经很少了,现在大都是一次性餐具。
很少用公筷,这个确实应该注意
你好,很高兴与你探讨这一话题。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 历史 悠久而蕴涵深厚的餐饮文化和习俗。寻常老百姓的一日三餐都是与家人同坐一桌吃饭,或是宴请乡里的餐桌上,一般都不使用公勺、公筷,有的还共用一个碗来传酒饮用,这些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不使用公勺、公筷,大概有这些原因:一是显得亲近;二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忙碌,用公筷的话明显会增加吃饭的时间;三是公勺、公筷和自己的餐具倒换起来比较麻烦,用着用着就搞混了。但是,虽然不使用公勺、公筷,中国老百姓的家里在使用筷子等餐具方面有很多规矩,比如,用自己的勺筷子夹菜只能夹自己跟前的,不能明显吮舔筷子和勺,不能用自己的筷子在菜盘里翻搅,其他诸如握筷子的姿势、夹菜的频率和速度、摆放筷子的位置等也有很多讲究。这些都说明,中国人虽然不分餐,普遍不使用公勺、公筷,但在使用餐具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到了卫生、形象、尊重等方面的问题,无一不彰显中国人的融通思想与和谐智慧。
随着时代变迁,中西文化的交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公共场合聚餐使用公勺、公筷甚至分餐,尤其是受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国人的公共卫生意识不断增强,更多人开始提倡在外聚餐使用公勺、公筷。我认为这一风尚更符合 社会 的现实要求,也是对自身 健康 及他人 健康 的责任体现。
所以,现在如果在大排档或者饭店里和朋友聚餐,出于尊重,我会先征求大家关于使用公勺、公筷的意见,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同意。当然,在用餐过程中,有些人难免还会搞混,也不要太纠结和严格要求,否则伤了和气也不好,及时添补或更换公勺、公筷就可以了。
我也认为卫生机构或者媒体可以适当宣传在外聚餐使用公勺、公筷的好处和新风尚新礼仪,公共用餐场所也可以向顾客提供使用公筷的便利条件,如在餐桌上配备专用的公筷搁置位或器具等。
以上是我的拙见,欢迎大家共同讨论。
没用过
现在饭店吃饭都2双筷子?
根据全国餐饮业中根据中国饭店协会制订的《餐饮业分餐制经营服务规范 》,餐饮企业营业面积超过300平方米、同时接待100人以上筵席的,必须严格实行分餐制;小于300平方米的餐饮企业也应积极采用分餐制的用餐方式。这次疫情发生后,文明用餐的重要性再次被提及,“公筷公勺”也成为热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广公筷公勺的使用。
吃饭的时候每人有两双筷子。一双黑的一双白的。请问分别该怎么用
一般来说,浅色为公筷,深色为私筷。
公筷是公用的筷子,即大家用来夹菜的筷子, 放在盘上, 大家拿来用,不过不能放到口里, 是为卫生问题设计的。
私筷是大家各自的筷子,且现在都提倡聚餐用公筷,餐具要消毒。
公筷是放在桌上夹菜,可以用它来给他人夹菜,不能用自己使用的,放到嘴里的筷子给他人夹菜,也可以夹到自己的碗里,这是礼貌,私筷就是自己用的,在用公筷把菜夹到自己碗里后所使用的筷子。
使用公筷的作用是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比如一家三口中,有人有乙肝,那么,并非每人都要用,才能切断传染,而是只要乙肝患者使用,即可切断传染。所以,使用公筷,并不是防范他人的表现,而是保护他人的表现。
从公共卫生的角度中餐也应像西餐那样分餐或是使用公筷公勺,这并不是个新话题,无论是亲朋小聚还是家庭用餐,仍是很少有人主动提出使用公筷公勺,现实中公筷公勺、分餐分筷的用餐方式依旧尚未普及。
在市中心区的一些高档酒楼,一般都备有两双筷子,一黑一白,一公一私,食客可以自主选择哪双用作公筷。不过,不少食客都表示,虽然公私分明,可有时吃着吃着就乱了,私筷不自觉地就会在餐桌上也乱飞起来。
中国的传统就是一家人围着桌子你一勺我一筷子地边吃边聊,如果亲人朋友相聚也要摆出一副公筷公勺,那实在是太郁闷了,根本没有亲近感!一些与长辈合住的年轻人还认为,家庭餐桌上如果使用公筷公勺容易伤害感情,担心家里的老人有意见,容易造成嫌弃长辈、不孝顺老人的误会。
很多人碍于情面不敢提“公筷”。有的网友无奈地表示,在公众场合如果主动提议使用公筷公勺,很担心被周围人视为异类,被别人暗地里说成是不合群、有洁癖、事太多!事实上,如果客人不主动提出要公筷公勺,部分小型餐饮经营者也不会刻意去提供公筷公勺。
公筷是一人一双吗?
在正规的场合用餐,公筷是一人一双的。公筷是一种专用于夹菜的筷子,是公用的筷子,是为卫生问题设计的筷子,一般不用于送入口中吃饭。在正规的餐饮场合,服务员会根据人数来分发筷子,一般是每人两双,一双为公筷,一双为私筷,分别用于取食和进食。
扩展资料:
公筷是公共筷子,如果餐厅不是按照人数的方式来配送筷子,是按照食物的种类来配送公筷,就代表公筷只用于这个菜品的夹菜和添菜使用。使用公筷进行夹菜时,可以用它来给别人夹菜,也可以给自己夹菜,但不能把公筷放到嘴,私筷是自己用的食用筷子,正规的场合不要用私筷给别人夹菜,这时一种餐饮场合的礼貌规范。
使用公筷可以减少多种传染病的交叉感染机会,使用公筷是为了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不是防止别人把病传染给自己,使用公筷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行为,是保护他人的表现。
聚餐公筷问题?
分餐制,简单说就是大家的筷子尽量不要混一起。 随着新冠 疫情的常态化,不少专家都在在疾呼,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
不用公筷,到底有多不卫生呢?
用不用公筷,到底差在哪里?最近,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和检验中心的11位专家,就为此专门去餐厅做了一个实验!
实验小组就近选择了一家餐馆,一共点了6道菜,分别是: 凉拌黄瓜、盐水虾、干锅茶树菇、炒芦笋、咸菜八爪鱼和香辣牛蛙等。
他们把每道菜都分成两份,一盘使用公筷,一盘不使用公筷;另外,还特意点了一道菜,作为空白对照。
吃前,疾控工作人员带上无菌手套,用酒精灯对镊子进行消毒,采集了饭菜样本,这一采集就是40分钟。
接着,就是“烧脑”的吃饭环节!夹取同一道菜必须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交替进行,每次吃还要心里“计算”着,为了保证筷子碰到菜的次数是一致的。
饭后,疾控工作人员又进行了一次取样。餐前餐后一共取了19份食物样本。
经过48小时的培育,实验结果显示:对比“公筷”和“非公筷”两组菜品剩余部分的菌落总数,“非公筷”那一组菌落总数,全部高于“公筷”那一组!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菌落总数竟然相差那么多倍!!!
凉拌黄瓜——“非公筷”组的菌落总数是“公筷”组的将近3倍。
干锅茶树菇——两组菜品的菌落总数相差17倍!
炒芦笋——两组相差将近18倍!!
咸菜八爪鱼——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50倍!!!
凉拌黄瓜——“非公筷”组的菌落总数是“公筷”组的将近3倍。
干锅茶树菇——两组菜品的菌落总数相差17倍!
炒芦笋——两组相差将近18倍!!
咸菜八爪鱼——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50倍!!!
负责检测的专家表示:如果不使用公筷,一方面,会把自身口鼻腔携带的细菌通过筷子传到菜上。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不同菜品本身携带细菌的交叉污染。
例如,夹过凉拌黄瓜的筷子,再去夹盐水虾,就会导致两盘菜之间细菌交叉污染。
小知识:凉拌菜没有经过高温烹饪,菌落总数一般都比高温烹饪过的菜要多。
一双筷子隐藏了多少疾病风险?
当然,有人会有疑问,我这活了几十年就没用过公筷,不也没啥问题么。
有时候,等有问题时候就晚了,或者说,有些问题,只是你没发现而已。
1传播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临床上大多数都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或许没有临床症状,或许有临床症状也没引起重视。它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也与胃癌发生相关。
随着筷子夹来夹去,它可以传播到人的胃里。也因此会出现“一人检查出幽门,结果全家都有”、“办公室常聚餐,6人有5人感染”的情况。
2010年《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期刊上刊发的一项关于“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涉及了19个省市自治区的3万多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总检测率为54.76%。也就是说超过一半中国人胃里有幽门螺旋杆菌。
当一桌人用各自吮吸过的筷子在菜盘里翻来戳去之时,或许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病菌的传播。
2引发呼吸道传染病传播
最近的新冠肺炎,全国多地发生了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而感染的病例。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陈金军在2月24日广州日报《疫情防控未可放松,多人共餐建议使用公筷》一文中介绍,虽然近距离飞沫传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但是也无法排除病毒通过口水-餐具-食物-餐具传播的可能性。
新冠肺炎也许一生就经历一次,但对于每年都会袭来流感来说,亦是如此,也可能存在口水-餐具-食物-餐具的可能性。
3甲肝、戊肝、带状疱疹……
不少传染病都可能在就餐中悄悄传播。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郭朋在2014年7月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甲肝、戊肝可以经口传播,一般有4周传染期(发病前2周和发病后2周),一同就餐确实有传染的可能性。
上海市闸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李鸿林2017年4月在健康时报饮食版刊文倡导使用公筷时谈及,有人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嘴角可能有刺痒的水疱,像“上火”。而如果没有公筷,也可能感染他人。
别让使用公筷成为口号!
经历这次疫情,希望能改变我们的一些观念和习惯。至少在公筷的使用上,不再是一个口号。
使用公筷或分餐,并不意味着失去了情谊和不符合传统文化。大家还是一桌吃饭,一起分享美食,只不过多了一道盛饭的工序而已。
这一道工序,实现也很简单,比如:在每一道菜上加公筷或公勺;在家中把饭菜直接分装到家庭成员各自专属的餐、饮具中。多了的这一道盛饭的工序,却保证了所有人的健康。
吃火锅用公筷是什么心态?
稍微有点档次的粤菜餐厅的餐桌上,每个座位上都会有一双黑色筷子和一双白色筷子!白色的是公快,夹菜用的!黑色是自己使用的。我就觉得很好啊,干净卫生!你不嫌弃别人,人家还嫌弃你的口水呢!用公筷真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但是在大部分地区都是,你要是真建议拿双公筷,还都说你事B一个!装什么装之类的,也是无语了
嘎嘎嘎,看起来卫生了哈。其实你们又知不知道火锅的底料是这么出来的啊?
你竟然很生气,你是因为没能吃到别人的口水生气吗?[捂脸][捂脸][捂脸]而且,别人的口水里还很有可能有幽门螺杆菌或者甲肝乙肝流感病毒啥的[捂脸]
我是西南人,外婆有洁癖,妈妈也有点,尤其是吃的方面,从小我们不吃别人家的东西,怕不干净,外边的东西不太愿吃,怕有乙肝。如果外人来我家吃饭,客人走后外婆都得把碗筷用开水煮了消毒,所以从小我绝对不用别人用过的东西,一起吃饭如果是不了解的人,他碰过的菜我们就不会动了,即使是自己最爱吃的也不会动,现在自己也四十多了,几乎不与不熟的人一起吃饭,所以强烈喜欢用公筷
用公筷是什么心态,是讲卫生讲公德的心态,你问这个问题是什么心态?
提倡使用公筷子,不然火锅里面就像洗筷子的,每个的唾液,想想都脏。
这样很好啊,不然的话一群人不知道谁的身体 健康 状况如何,传染个感冒也不好啊
用公筷怎么了?我个人觉得用公筷挺好的,一来可以防止传染疾病,二来避免了互相吃口水。这样不好吗?我知道很多人不习惯,感觉好像是被嫌弃了,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习惯,互相尊重很重要,如果你实在无法接受,那以后就尽量不一起吃饭。仔细想想吧,不用公筷,互相吃口水真的很恶心好吗?或者是觉得这样彼此更亲近?理解无能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吃火锅用公筷怎么了?那是一种文明,一种进步,一种尊重。当然,如果是自己一家人,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吃顿火锅就大可不必这样了,怎么方便怎么吃。老康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面和朋友吃饭,必准备一双公筷。因为自己得了癌症,虽然不是传染病,但自己也要避嫌。偶尔吃顿火锅也要准备一把漏勺捞东西吃,绝不把自己的筷子放入汤锅里。这没什么好喷的,更不必生气,小心气死!而那些明知道自己患有传染病又不用公筷的人才应该受到谴责。
最近疫情严重,家里都用上公筷了,阁下居然还吐槽公共场合用公筷,吃火锅不用公筷,那不等于洗筷子?
您不嫌弃别人,别人还嫌弃吃您口水呢!
我们吃火锅:有些食材串号的扔进去,好了直接拎着杆就出来了,部分需要筷子的用公筷夹入火锅里,好了用公勺捞出来给需要的人,这有问题吗?
好多时候人们以为是别人的问题,其实有时候很可能是自己的问题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