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有什么小众却很值得一去的景点?
我老家就是福建的,虽然并不经常回去,但是每次回去都会到处游玩,所以我对当地的景点还是比较了解的,要说小众值得去的景点,我推荐是去培田古村,下面让我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一景点吧!
培田古村
培田古村被誉为“福建省民居第一村”它拥有800年历史的村落,是国内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的客家建筑文化经典之作。
培田的建筑风格迥异于永定土楼,相较于永定土楼的封闭和坚固,培田民居则显得开放和优雅,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是中国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人称“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国南方庄园”,有“民间故宫”之美誉。
1、景区票价:50元/人
2、景区开放时间:8:00-17:00
3、景区资质:国家4A级景区
4、景区地址:中国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宣和乡
二、乘车路线:
1、飞机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全国各地皆可直达。随后坐动车到达龙岩(1小时),出站后在火车站广场可直接乘坐大巴车到“朋口镇”,约1个多小时,然后转乘到“培田古村落”的中巴车,20分钟即到。
连城冠豸山机场:上海可以直达,由连城坐培田专线。
2、火车
龙岩站:位于福建省龙岩市,可乘动车到此,出站后在火车站广场可直接乘坐大巴车到“朋口镇”,约1个多小时,然后转乘到“培田古村落”的中巴车,20分钟即到。
冠豸山站:位于连城县朋口镇,可乘普通车到此,出站后在火车站广场对面乘坐到“培田古村落”的中巴车,20分钟即到。
三、游览方式:
游览培田古村,如果时间不是很多,又想细品民宅,可重点观继述堂,官厅,双灼堂,南山书院等几个重要景点。若想细细领略培田古村,可以村中住上一晚,因为当地明清古建筑保存的较为完善,细考之下,会有很多惊喜发现。
在古村之中,便能轻轻松松消磨过一天的悠闲时光。第二天的话,可以在古村周边的田园走走,村外马头山有马头庵,再走走马头庵左边通往连城的古官道,般若堂的右边的林间小道都很不错。
四、特别推荐景点:
1、容膝居
在培田村的古建筑中,有一座很别致的“容膝居”,据说这是专为妇女构建的。房间不大,三开间,中间是用来讲课的厅堂。这是妇女受教育的地方。由此可见培田村的客家人,对妇女的教育也相当重视。
2、南山书院
培田村的南山书院,被当地人称为“入孔门墙第一家”。该书院建于500多年前,曾经为这个小小的山村培养过140多名秀才。
3、石牌坊
在培田村的村头村尾,各有一座石牌坊。一条千米长的古街贯通其间。古街并不宽大,一些古老的店面前常挂出一幅“酒”旗或“茶”旗。这里有客家人喜爱的著名的老酒(糯米酒)和当地出产的茶叶。
旅行tips:
1️⃣培田古村落在众多古村落中的,它算是非常古朴的,没有过多的开发,商铺都是村民卖点手工做的伴手礼以及开的餐馆,行走此间,感受到的都是800多年的客家文化。
2️⃣村子其实很小,走马观花地走一圈,半小时也就是够了。
3️⃣村尾和村头都可以到半山腰观景平台,村尾过去更近,就十来分钟,过桥后往右一直走,会看到一个观景平台的指示牌,往上爬大概5分钟的时间。
4️⃣村子里晚上蚊虫还是挺多的,带上蚊子喷雾;虽是金秋十月,但依然很热,山里很闷,穿短袖就好,还需要做好防晒。
二、福建培田古村有什么好玩的?
培田民居是指位于福建省闽西山区连城县培田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这是一座拥有800年历是的村落,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经典之作。30幢明清时建的高堂华屋,20座古祠,5处书院,1条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组成一个连片成群、规模宏大、布局讲究、设计精美的古民居建筑群村落。这便是"客家祖地"闽西山区连城一个古老的客家山村——培田。培田的客家古民居建筑与永定客家土楼风格迥异。如果说土楼是古堡,封闭而坚固,那么培田民居就是庄园,豪放而优雅。培田民居是继永定土楼、梅州围拢屋之后发现的又一保存完好的客家民居建筑瑰宝。●画里村庄据载,吴姓先祖早于1344年迁至培田,在此开基,繁衍至今已历30世,时近700年。迄今,全村300余户人家、1400多口人,清一色为吴姓同宗,培田故在民间被称为"吴家坊"。冠若山、笔架山、武夷山南脉三道绿色屏障,自北向南,直落培田,如三龙环抱,抵挡了寒流霜害、夏秋台风的侵袭。村外五个山头,又似五虎踞护,护佑着培田的一方安宁。一条官道擦村而过,通往长汀、连城,培田就是古时官道上的一个驿站。一条河源溪绕村而去,既供村边农田灌溉之用,又保村内生活所需。村落南边水口处,古梅、香枫茂密掩映,似巨人把口,"保端避邪"。 培田就坐落于这块如画的风水宝地。走进培田,便觉处处是画。这里有高高的灰褐色风火墙,飞檐翘角的威严门楼;或花鸟虫鱼或历史故事或工笔写意的木刻窗雕寄寓理想追求、向往美好生活的石联壁画;深深庭院,幽幽小巷$哇哇稻田、如黛远山,遥远连绵……培田,不愧为人们称道的画里村庄,无处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村中心是一条千米长的古街,贯穿全村,旁列古祠、民居、商铺,是培田的主要商业集市。相传,盛时街上商铺数十间,客枝、轿行、赌庄、布店等等无所不包。 曲折古街,巷道,互为连通,把错落的明清古建筑有机连为一体,"虽是人工,宛若天成"。街道边有水圳相伴,穿街过巷,直通各户,是古时自来水工程。村中老人回忆,过去圳水清澈见底,村里人就靠屋旁流动的圳水作为生活用水,洗菜淘米。村中还有一口口水塘、古井,见于房前屋后。数百年前的建村者,极为讲究村落的理水。每一座古建筑都布有暗沟,用来排泄家家户户的天井雨水、生活污水。天井将民居屋面流下的雨水汇聚一处,顺沟而出,流人石砌水池,满足"四水归堂,财源攘滚而来"的聚财心理。排水路径讲究宜暗藏,不宜显露;宜弯曲而去,不宜直泻而出,乃因"水为气之母,逆则聚而不散;水又属财,曲则留而不去也"。有的民居还在厅堂下设有陶制暗水管,放养乌龟在管内爬动,起着排污清沟作用,别出心裁。如果说街是村的骨髓,水就是村的血脉。灵动的水赋予了村子水样的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