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凉旅游景点介绍 平凉旅游景点有哪些

1、田家沟水土保持生态风景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城关镇东庵村,山青水秀,回归自然

2、汭龙堡亲童乐世界: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城北2公里龙泉寺东侧汭龙堡农耕文化生态苑景区内,环境优美,宁静舒适。

3、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原称互助北山林场,于1959年建场,经过40余年的经营,天然林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植被完整,林相整齐。

4、撒拉族绿色家园:循化撒拉族绿色家园位于自治县东北,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高4178米,山清水秀,数百种树木掩天蔽日,各种花草植物绿茵盖地,有人参、三七、贝母等名贵药材,还有大量的珍稀动物,有“高原西双版纳”之美称。

5、互助嘉定国家地质公园:青海互助嘉定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北部,祁连山东端,大通河中下游,地处甘青两省交界处,距县城威远镇78km,距省会西宁市110km,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220km,威北、青岗公路贯穿园区,园内旅游支线与主干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6、古镇国际彩灯艺术音乐节: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崆峒古镇东门,展现中国彩灯的醉人风采。

二、甘肃平凉旅游景点大全

崆峒山是国家首批5A级景区,同时还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平凉市城西11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为古丝绸之路要冲,自然景观奇险灵秀,人文景观古朴精湛,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之美誉。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三次登临崆峒山,向广成子求教修身治国之道,秦皇、汉武亦慕名登临,司马迁、杜甫、白居易、林则徐、谭嗣同等挥笔题赞。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山水一色,有漓江神韵,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崆峒山又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有各类动植物1300多种。景区先后荣获“中国顾客十大满意风景名胜区”、“中国旅-业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中国最美的十大宗教名山”等殊荣。

三、平凉市旅游景点有哪些

崆峒山:道教第一山,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被评为“中国顾客最满意的十大风景名胜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和全国首批30个“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基地”之一。

回山王母宫:西王母文化发祥地、国家重点民俗文化景区。

成纪文化城:国家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史籍记载中“治平成纪”所在地,1993年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灵台:古灵台位于甘肃平凉市灵台县城内,始建于公元前11世纪商纣时期,是周文王征服了位于今灵台县百里镇一带的密须国后,为祭天昭德、与民同乐所筑。

莲花台:以“人修的龙门洞,天生的莲花台”而久负盛名,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

庄浪县:第一个全国梯田化模范县,百万亩梯田成为黄土高原上一道独特的生态风景线。

四、甘肃平凉旅游景点

1、崆峒山风景名胜区

崆峒山风景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主峰海拔2123米,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的要塞 。崆峒山景区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雄秀甲于关塞”“道源所在”等美誉。2000年12月:景区工作先进集体(由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授予);2007年6月26日:首批“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授予)。

2、庄浪县云崖寺

云崖寺位于平凉庄浪县韩店乡东南28公里的关山自然森林峡谷深处,云崖寺所在主山,山势巍峨高耸,四周峰岭回环,分东、西、南、北四台,其峰秀拔,其壁如削,各有洞天,以云崖寺为中心向外辐射,依次有竹林寺、大寺、西寺、乔阳寺、金瓦寺、佛沟寺、三教洞、罗汉洞、红崖寺等10多个洞窟群,现已发现的73孔中有石造像22尊,塑像128尊,还有大量的壁画、题记等,据专家考证,云崖寺石窟始凿于北魏后期,经过数朝修缮到明朝时进入鼎盛时期,从清末开始逐渐归于沉寂,渐渐衰落。

3、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田家沟景区

田家沟水土保持生态风景区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城西北部,距县城3公里,紧依312国道,属泾河水系田家沟流域,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人文积淀28km2整齐如斧削,参差如佛指,孤立如一柱擎天的黄土崖,就是“千年土箭群”。看着这似箭林立,壁立千仞的黄土箭群,使人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的同时,更加重了我们对水土流失治理的警觉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重任。景区内有壁立千仞、一柱擎天的千年土箭群,凉风习习、水波荡漾的水上乐园,静心养性、娱乐休闲的垂钓中心,文化久远。

4、泾川大云寺·王母宫景区

王母宫,又名回山王母宫,乃西王母祖庙,是西王母降生地、发祥地和其祖庙所在地,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城西一华里的“回山”之上。始建于西汉元丰年间,唐宋初、明嘉靖年间曾多次重修,清同治三年毁于兵燹,一九九二年当地政府基于弘扬文化、发展旅游出发,由民间经理会第三次筹划建重修,陆续建成西王母大殿,东王公大殿配殿等主体建筑,回山王母宫是西王母降生地、发祥地、祖庙所在地,一九九年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和中国民俗学会授予“国家重点民俗文化景区”称号。

5、灵台县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

灵台县荆山森林公园,又叫做古灵台森林公园,坐落于灵台县城中台山之上,因在阳光下满山荆花灿烂,史称荆山。荆山庙宇众多、美丽传说动人、一年四季松柏常青、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春天荆花烂漫,芳香四溢;夏季松柏苍翠,景象万千;秋时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风光旖旎,有各种植物2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被人们称为“绿色氧吧”,是人们生态旅游、休闲娱乐、怡神养性的理想胜地。

6、崇信县龙泉寺

龙泉寺景区位于崇信县城以北一公里处,背依风翥山,南临汭河,总面积2.47平方公里。龙泉寺建于元代,山上腹部水溢岩石,形成贯珠泉等自然泉群10多处,清泉汩汩,碧流淙淙,古树名木摇红叠翠,亭台楼阁流光溢彩,贯珠泉边石岩上龙柏鳞爪森然,神形兼备,堪称奇观,素有“龙泉美景胜江南”之美誉。1992年被甘肃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6年被命名为省级地质公园,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得“甘肃省青年文明号”单位、平凉市优秀旅游景区等称号。

7、米家沟生态园

米家沟生态园春日桃花烂漫,灿若朝霞;夏季绿意盎然,浓荫蔽日;深秋漫山红叶,层林尽染;隆冬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雨后雾起山谷,群山隐现;晴天雀噪蝉鸣,小桥流水,犹如世外桃源。油松人工林一年四季苍翠挺拔,郁郁葱葱,若置身其间,微风过处,松涛阵阵,犹如海潮袭来,蔚为壮观。春可赏花、夏可纳凉、秋可观叶、冬可看景,是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华亭县将旅游开发作为落实“十字”思路、推动发展转型、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项目培育,围绕“生态休闲华亭”特色定位,

8、庄浪县竹林寺水库风景区

竹林寺水库是甘肃省庄浪县充分利用水洛河水资源修建的以灌溉为主,兼有供水、养殖、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小型四等工程。水库设计总库容577万立方米,控制有效灌溉面积3.07万亩,工程总投资4414万元,年供水量954万立方米。枢纽建筑物由拦河大坝、泄洪输水隧洞、溢洪道三部分组成。竹林寺水库1996年6月开工建设,2002年4月底全面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总工程量116.07万立方米,共投入劳动工日46.44万个,到位工程总投资3925.78万元。

9、柳湖公园

平凉市柳湖公园位于平凉市城区的中心,占地面积8.8万多平方米,合133亩,其中湖水面积32亩,是陇东著名的自然山水园林,整个地形西高东低,南坡北平,各湖均有潜水泛流,故有百泉之说,其中西湖深1.5米,东湖深2~3米,特别有天然暖泉一眼,更是久负盛名。高县柳湖公园位于高县县城西隅金线岭下马鞍山麓,集山、水、树于一体,甲秀玲珑,为蜀面园林之瑰宝。柳湖之胜,始于暖泉。其地有暖泉一眼,水温达17℃左右,四季畅流。暖泉是柳湖的源头,泉旁有一石碑,其上为左宗棠题写的“暖泉”二字大字。

10、南山生态公园

南山生态百亭公园也叫盛乐百亭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城关镇内,位于首府呼和浩特南40公里的和林格尔宝贝河畔,占地5平方公里。园内山水秀美,松涛阵阵,林间鸟儿鸣唱,草地欢歌。该园浓缩天下名亭,荟萃古今中外胜景,更有中华钱币坛,古今联长廊,宗教文化园等八处景观,时种植有北方适宜的各类花草树木,可谓四季有景,各领风骚,是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

五、甘肃平凉经济怎么样?

2009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678元和2800元。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以“平凉金果”为主的果树经济林118万亩,年产果品40万吨以上。“平凉金果”荣获2004年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金奖。“平凉红牛”品种优良,年存栏73.6万头,年交易各种畜皮470多万张,肉、蛋、奶年总产量达8.97万吨。2004年,农业增加值达到24.9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84.69万吨,草畜、果菜等农村支柱产业总收入达到11.75亿元,“平凉金果”、“平凉红牛”两大品牌走出西北,享誉全国。工业经济在促改革、调结构、求发展中不断开拓前进,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提高。以煤炭、电力、建材、医药、食品、制革等行业为主体,以“全国煤炭优秀企业”华煤集团为代表的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2004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8亿元,增长21.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增长33.95%,位居全省第二。第三产业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分别调整到25.95:39.57:34.48,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进一步凸显。

六、平凉有个县 是甘肃的东大门 接待游客280万人次,收入达3.8亿

泾川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位于陕甘交界处,是甘肃的东大门。共辖14个乡镇,215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66万亩。人文 历史 悠久,泾川是古人类重要发祥地之一,县内有早期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和晚期智人头盖骨化石,建州置郡设县历时2100多年。区位优势独特,泾川是丝绸古道西出长安的门户重镇,国道312线、福银高速、西长凤高速及西平铁路横贯全境,是西兰银三大中心城市交汇处和陇东重要交通枢纽。

泾川属暖温带亚湿润区,境内森林覆盖率47.33%,先后荣获“甘肃省实现绿化第一县”“全国生态林业建设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等称号。文化底蕴深厚,始建于西汉元封年间的王母宫被誉为“天下王母第一宫”,西王母信俗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先后三次出土佛舍利,被誉为“华夏佛宝圣地”“世界佛舍利供养中心”。

产业资源富集,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培育形成了果品、畜牧、蔬菜等特色产业,全县果园(挂果园)面积15.43万亩,牛、猪、鸡存栏量分别达到2.9万头、12.82万口、104.81万只,探明煤炭资源量21.7亿吨、石油储量1.8亿吨,是陇东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域。

年末户籍人口35.3万人,户数11.14万户。根据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全县常住人口28.82万人,城镇人口10.8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7.54%。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55.4元,比上年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972.7元,比上年下降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3.7元,比上年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814.9元,比上年下降8.2%。

近年来,泾川县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造林绿化以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乡村林果化、道路林荫化、院落景观化为目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保工程、三北五期防护林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等重点项目,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县生态林业建设成效显著,建成玉都康家、下坳,党原高崖、城刘,泾明白家、城关凤凰等生态示范村17个,累计接待游客达到280万人(次),生态 旅游 业综合收入达到3.8亿元,城乡绿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森林资源总量显著扩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初步核算,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8.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5亿元,比上年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6.51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23.29亿元,比上年增长6.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实现13254元,比上年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1.9 :17.1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