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大的盐水胡——里海
在位于亚欧大陆腹部,亚洲与欧洲之间,东、北、西三面湖岸分属土库曼斯坦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和阿塞拜疆共和国[1],南岸在伊朗境内,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属海迹湖。下面由我来介绍里海这一世界最大的盐水湖。
里海(Caspian Sea),位于欧洲和亚洲的交界处,属性为‘海迹湖’,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但是里海拥有和海洋一样或相似的生态系统。海运业发达。里海表面约低于海平面27米。靠近南面,最大深度为1,025米。里海经过伏尔加河-顿河运河可以到达亚速海、黑海、地中海和其他大洋,根据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提出的‘欧亚运河’计划未来将启动,直接连接黑海和里海,为里海沿岸国家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出海口和制衡里海水位。里海的英语名、俄语名(Каспийское море)以及哈萨克语名都是“卡斯皮海”,来自古时里海西南岸高加索东部的一个叫卡斯皮人的部落;里海在现代波斯语(波斯文دریای خزر)、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等语言中是“哈扎尔海”,含义来自9世纪时它附近的哈扎尔王国。
基本概括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水胡。里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内陆湖,那为什么又被称为“海”呢?从里海的自然特点来看,里海水域辽阔,烟波浩淼,一望无垠,经常出现狂风恶浪,犹如大海翻滚的波涛。同时,里海的水是咸的,有许多水生动植物也和海洋生物差不多。另外,从里海的形成原因来看,里海与咸海、地中海、黑海、亚速海等,原来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经过海陆演变,古地中海逐渐缩小,上述各海也多次改变它们的轮廓、面积和深度。所以,今天的里海是古地中海残存的一部分,地理学家称之为“海迹湖”。因此,人们就把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湖称为“里海”了。其实,它并不是真正的海。
石油资源
石油和天然气是这一地区最重要的资源[2]。开发始于20世纪20年代,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得到相当发展。现在采用钻井平台和人工岛开采海底石油。 里海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两岸的巴库和东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岛地区,以及里海的湖底,是重要的石油产区。里海湖底的石油生产,已扩展到离岸数十公里的水域。
矿物资源
里海含盐量高,盛产食盐和芒硝。从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提取硫酸钠一类矿物也具有相当重要的经济意义
生物资源
里海的水是咸的,有许多水生动植物也和海洋生物差不多。里海生物资源丰富,既有鲟鱼、鲑鱼、银汗鱼等各种鱼类繁衍,也有海豹等海兽栖息。约有850种动物和500多种植物;尽管对于如此浩阔的水体而言生物种类数量较低,其中许多物种却是其特有的。蓝绿藻和矽藻构成生物量最大的集团,还有数种红藻与褐藻。动物--一直受到盐度变化的极大影响--包括鲟、鲱、狗鱼、鲈和西鲱鱼;数种软体动物;以及包括海绵在内的其他各种微生物。约15种北冰洋型(如里海海豹)和地中海型物种充实基本动物。里海长期以来一直以其鲟著称,产量约占世界渔获量的4/5。在水位下降和随之而来的条件最有利的产卵场干涸的长时期内,鲟数量锐减。已经采取一些包括禁止在公海捕鲟及推行水产养殖在内的措施,以图改善这一状况。海豹业在北部海域得到发展。
水文特征
海流,各个海域又可形成若干局部性环流。北里海,伏尔加河径流入海后分成两支:主要的一支沿西岸向南流;另一支沿北岸向东流,在东北部形成一个小型的反气旋型环流。流速随风而异,一般为10~15厘米/秒,有强劲偏北风时,西部流速达30~40厘米/秒,最大可达 100厘米/秒。中里海被一个大型的气旋型环流所控制。南里海的西北和东南部,各有一个气旋型环流。因而,使里海西部形成一支自北向南的沿岸流,平均流速为25~35厘米/秒,而东部则出现自南向北的沿岸流。平均流速约为10~15厘米/秒。
气候情况
海区纵跨几个不同的气候区。北里海虽属大陆性气候,但变化不剧烈;中里海西部气候温和,而东部则为干燥的沙漠气候;南里海属夏季干燥的亚热带气候。冬季里海的天气不稳定,气温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北部为-8~-10°C,南部为8~10°C。风向多变,而以东和东北风占优势。风力为5.5~10.7米/秒,中部有时可达20.8~28.4米/秒。夏季,海上受高压控制,常有微弱海风向陆吹,天气十分稳定。气温变化不大,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8~29°C,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4°C。平均年降水量为200~1700毫米,分布不均,东海岸少,西南海岸多。年蒸发量一般为1000毫米,南里海的东部和阿普舍伦半岛达1400毫米
旅游景点
里海位于哈萨克斯坦,是当地非常受人们欢迎的一个旅游景点。这座里海是整个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座咸水湖,处在亚欧大陆的中心部位,在亚洲和欧洲的中间地带。里海水平面要比海平面低二十七公尺作用,在里海最南边的地方,最深的地方有一千零二十五公尺。在里海当中一共有五十多个不同的岛屿,大多数都是一些迷人的小岛,里海西北部的车臣岛是这五十多个小岛中最大的一个,除此之外,还有秋列尼岛、库拉雷岛、奥古尔钦斯基岛。根据里海的水文特点,将整个里海分为了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不同的部分。
一共有一百三十条河流最终流入了里海,每年的如海径流量在三百立方公里以上。其中伏尔加河的流量是最大的,占了里海总流量的百分之八十五。里海的如海径流量随着季节和年际会不断的发生的变化,而径流量的大小也将直接影响里海的盐度以及水位的变化。里海的氯化物的含量比较的低,而硫酸盐和碳酸盐的含量则比较的高,里海的含盐度大约要比大洋水的含盐度少三分之二左右。里海的水域非常的辽阔,一望无际,而且这里经常会出现狂风大浪,好像是大海一样出现波涛,非常的壮观迷人。在到哈萨克斯坦游玩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到里海来看一下。
二、哈萨克斯坦旅游
哈萨克斯坦旅游推荐
哈萨克斯坦旅游推荐一: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简称哈萨克斯坦,北与俄罗斯、东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与乌兹别克、吉尔吉斯等国接壤。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
风景名胜
哈萨克拥有世界上较为完美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最富盛名的旅游景点是恰伦峡谷,该峡谷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形成于3000万年前的早第三纪,当地人都将该峡谷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相媲美。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地区的最佳旅游目的地是卡拉吉耶洼地,该洼地是世界上第二低的地方,低于海平面132米,里海就位于此地。在哈萨克斯坦中部地区,巴尔喀什湖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哈萨克斯坦还有许多独特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100多个医学度假胜地,还有9000多个考古和历史遗址。麦迪奥山:位于外伊犁山麓阿拉套山上,海拔1691米,距阿拉木图市18公里,从山顶可俯瞰阿拉木图市全景,此外,山上建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山冬季运动综合体。该综合体于1972年建成,1975年荣获原苏联国家奖金。滑冰场面积10500平方米,冰厚达2.3米,几乎可全年使用。因其条件优越,被誉为“世界上最出色的滑冰场”、“创造纪录的摇篮”。滑冰场周围有星级宾馆、游泳池、饭店、酒吧和咖啡馆。此外,还奇姆布拉克高山滑雪基地、科克托别电视塔、独立纪念碑、潘菲洛夫-28勇士公园等著名旅游景点。
最佳旅游时间
哈萨克斯坦最佳旅游时间为春夏秋季。哈萨克斯坦属严重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少雪。1月平均气温-19℃至-4℃,7月平均气温19℃至26℃。绝对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为45℃和-45℃,沙漠中最高气温可高达70℃。年降水量荒漠地带不足100毫米,北部300~400毫米,山区1000~2000毫米。
历史文化
哈萨克一词在斯拉夫语中的解释是“游牧战神”,为古突厥的一个直系分支民族。国名就取自其主体民族。“哈萨克亚草原”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7世纪的波斯文献中。罗马大帝康士坦丁留给儿子的遗嘱中说:“……在那外围有着哈萨克亚大草原,再过哈萨克亚就是阿兰。”古代哈萨克人泛指今中亚一代的古代游牧部落,如塞人,乌孙,月氏等等…… 而这些古代游牧部落正是现代哈萨克人的祖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1991年12月16日宣布独立。同年12月21日加入独联体。
哈萨克斯坦旅游推荐二:
历史
历史上阿克莫拉曾是一座军事要塞,其名字也多次变更。18世纪,从亚洲国家去往欧洲的商贾们都把阿克莫拉作为中途休息的地方,因此,阿克莫拉曾是欧亚大陆上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1832年阿克莫拉开始建市,1832-1961年,改称阿克莫林斯克。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很多热血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这里开垦荒地,使这里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于是从 1961年起阿克莫拉又被称为切利诺格勒(俄文意思为“垦荒城”)。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同年12月16日哈萨克斯坦宣布独立。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又把切利诺格勒恢复了原名“阿克莫拉”。
由于哈萨克斯坦原首都阿拉木图地处边疆地区,城市扩展余地有限,1994年哈萨克斯坦决定在2000年前把首都迁往中北部的阿克莫拉。1997年10月底,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签署命令,宣布由阿拉木图迁都阿克莫拉。作出这项历史决定,是由于新首府所处的有利地理位置,恰处于全国中心和主要交通要道的交汇处。这次迁都,在绝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年轻国家的发展前途。
1997年12月10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阿克莫拉郑重宣布,阿克莫拉市正式成为哈萨克斯坦“永久性首都”。阿克莫拉取代阿拉木图成为哈萨克斯坦新首都,成为全国政治中心,阿拉木图尽管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但今后仍将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仍将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科学院--科学部、教育、文化和卫生部以及国家银行将长期留在阿拉木图。1998年5月6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将阿克莫拉改称为阿斯塔纳,因为“阿斯塔纳”在哈萨克语中意为“首都”,而“阿克莫拉”在哈萨克语中意为“白色坟墓”,这不利于首都的形象。但阿克莫拉州的名字没有改变。现在,阿斯塔纳已发展得焕然一新,并且在国际上逐渐建立威信,开始成为哈萨克斯坦渴望革新的象征。--
艺术
阿斯塔纳市拥有牢固的社会文化基础。截至1998年初,全市的住房面积达490万平方米,其中87%是私有住房;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超过17平方米。市内有18家医院和29所门诊部,有2所医科学校和1所医学院培训医务人员,1997年底,该市共有49所幼儿教育机构、43所普通教育中学、7所职业技术学校、9所中等专业学校、2所综合大学、2所科学院|5所私立大学、1所内务部的职业培训学校。就在哈萨克斯坦新首都落成前夕,该市25层高的五层级宾馆“国际大陆”,迎来了首批参观者。
该市还有3座博物馆,2家剧院,3家大型文化馆,几家俱乐部、电影院和图书馆,1个文化休息公园,2座体育馆,3座游泳馆,10座运动场。现在正在修建国家博物馆和图书馆。改造共和国宫。哈萨克斯坦第一座40层高的摩天大楼也将投入使用。楼内设有贸易金融服务中心。
环境
阿斯塔纳市的气候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少雪,夏季炎热、干燥。通常在11月中旬左右开始形成积雪,积雪期长达130—140天,冬季为5—5.5个月有时寒期长达245天,1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7℃,最冷的冬季绝对气温曾达—52℃。多年平均积雪厚度为30厘米。 阿斯塔纳每年在沙尘天气有30天左右,雾天为60天,经常刮西南风。每年的日照时间有2200小时,无霜期为120天。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0℃,最高气温曾达42℃。年均降水量为300毫米,其中的30%发生在春季,66%在秋冬季。7月份的降水量最大(45毫米),12月的降水量最小(15毫米)。
节日
哈萨克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一样,使用伊斯兰年历。于每年3月20左右过“纳吾鲁孜”节,即哈族的春节。节日期间,每家都做“纳吾鲁孜”饭,唱“纳吾鲁孜”歌,互相拥抱,祝贺新春。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是斋月,在斋月里人们白天都不进食。斋月过后开始过“肉孜节”,即开斋节。“肉孜节”之后70天过“古尔邦节”,即伊斯兰里的新年,是大节,家家户户屠宰牲畜,纪念安拉。
;
三、塔城的六大旅游景点 让你大开眼界,还不快去看看
1、乌孙古墓群分布在裕民县吐尔加辽草场之上,根据古墓群的形状,可分为方形和圆形两种,根据古墓群的结构,可分为土堆墓、土圈墓、石堆墓、土石堆墓和石人墓五种。据考古学者的初步考证,认为裕民吐尔加辽古墓群大约形成于我国汉代时期,为古西域乌孙民族部落的墓地,属于古代亚欧丝绸之路上古代乌孙民族草原文化的一部分,成为许多考古学家研究古代民族草原生活和草原文化的焦点。
2、石刻突厥石人像是公元6世纪遗物,在内加依尔山中,高1.20米,宽38厘米,厚27厘米。用整块青石凿刻而成,石人头发后梳,长脸,唇上有两撇八字胡须,右手持杯,左手持刀放于胸前,形态十分威武。
3、位于准噶尔北缘,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什托洛盖镇境内有一处奇特的地貌-绿色石坪。这块绵延数平方公里的由绿色戈壁碎石构成的“绿色地带”,没有树木,没有花香,但它却呈现出一片令涉足者陶醉的景色;走进这片戈壁,仿佛投入草原的怀抱,进入青茵密茸的绿色世界;远远望去,却又似峰峦起伏,苍翠叠嶂。特别是严寒的冬季,在雪花的映照下,“绿坪”更显得郁郁葱葱。这一片戈壁碎石的绿色永不消褪,不管酷暑严寒,四季“长青”。
4、伟人山位于塔城市以西约十公里处,本名巴克图山,现属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山长不过数公里,海拔400多米,为象形山。因酷似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卧像而名扬天下,成为塔城市最有品牌的景观之一。伟人山发现于1977年,其图片曾在国内许多报刊转载。观伟人山,只要在塔城市,任何方位都可,但效果最佳莫过于从垂钓公园的毛公亭观看。但凡天空晴朗,登毛公亭,放眼向西,可见伟人静静仰卧在山脊,头南脚北,高高的鼻梁,饱满的前额,紧闭的双唇,以及下颚的痣、衣服上的纽扣、还有头下的枕头都清晰可见,神态慈祥,栩栩如生。
5、红楼作为塔城市较悠久、也是仅剩的较为完整的俄式建筑之一,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目前,它是塔城报社的办公用地,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红楼是在清朝宣统二年,即1910年由原籍俄国的塔塔尔族商人热玛赞·坎尼雪夫所建。它占地885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共有大小房屋16间,天棚地板,铁皮房顶,门框窗棂,均砌有精美图案。临街的墙全部呈浅红色,故而人们称之为“红楼”。
6、出塔城市区,沿着笔直宽阔的口岸公路西行12公里,就到了中国、哈萨克斯坦的边境口岸巴克图。这里是新疆距离城市最近的一个口岸。东与塔城市区相连,西距哈萨克斯坦的马坎赤镇60公里。开阔平坦的草地上繁花点缀,远处青山逶迤,两岸村舍影影绰绰,宁静悠远。因为近在城郊,巴克图口岸的建筑显得少而精当。国门哨所威武庄严,现代化的联检大厅宽敞明亮,五个过货通道上的车辆排成长队,一切都显得繁忙而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