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荐好看的小说,旅行游记
《打工旅行》这本书很符合你的要求,有感动有浪漫,是写作者拿着打工旅行签证去新西兰一年的故事,还有《如果在巴黎,一个旅人》,《背包十年》(这本书很多人推荐,不过我没买)
五迷写的书 有一本是卢思浩的《你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他应该算五迷吧,有些五月天,而且很励志,我很喜欢
请采纳
二、适合旅行途中读的书有哪些
20本“旅行途中想看的书”
游记、散文、小说,总有一本适合你!
001
《温柔的夜》
作者:三毛
内容简介|《温柔的夜》记录了三毛在加纳利群岛的生活,延续了三毛一贯的写作风格,阅遍种种人情冷暖之后,溢于三毛笔端的依然是对大千世界的温柔观照,真挚动人
书虫推荐| 读三毛的书是一种精神享受,也是一种心灵的旅行。
翻开她的书,里面的地方让人向往,在书中带着读者从台湾出发,去世界的另一端;在旅行中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去感受这仅有的一次生命,懂得对生活的欣赏,懂得爱,懂得珍惜。
@ 开心果lw
002
《远方的鼓声》
作者:村上春树
内容简介| 村上春树的游记,时间为1986-1989年,游历地区为欧洲,主要为希腊、意大利两个国家。
他的游记具有个人特色,他几乎不写人所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与普通居民共同生活,描写他们的日常工作、饮食起居等,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富有深度感。
书虫推荐| 在到罗马的火车上看完,对即将开始的旅程有点胆战心惊。
注定不是和村上一样的旅人,但很赞同他作为全书收尾所说的,“疲惫才能增长知识,劳顿才能带来欢愉”。
没在耳边响起过什么鲜明的远方的鼓声,但每至一处未曾踏足的土地,总觉兴奋与新鲜。
@junepig
003
《普罗旺斯的一年》
作者:彼得·梅尔
内容简介| 一栋农舍,一片葡萄园,一颗逃离都市的灵魂,梅尔就是这样开始在普罗旺斯寻觅安宁。
他用雅致而幽默的文字,记下这十二个月的生活和喜悦,引领无数焦灼心灵留驻于一种叫安享时光的幸福之中。
书虫推荐| 像日记一样悠闲地记录下在普罗旺斯的一年,很惬意,宛如远离世事烦躁的世外桃源。
可惜的就是好像没有特别写薰衣草的,不过这才是普罗旺斯,一个不只有薰衣草的普罗旺斯。
@Haggressif
004
《不去会死 》
作者:石田裕辅
内容简介| 本书主人公石田裕辅原是普通上班族,小学时在路边看到一位青年骑着载满行囊的自行车飞驰而过,那身影成为他潜意识里追逐的形象。
于是长大后发下“不去会死”的豪语,辞掉人人称羡的大企业工作,踏上世界之旅。
书虫推荐| 在火车上看游记还是很有感觉的,而且变得很期待每天的到来。
这本不去会死并没有辜负这种期待~@Sia
005
《带一本书去巴黎》
作者:林达
内容简介| 作者于浓厚的法国历史文化氛围中,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和场景,丰富了对艺术、文化,对历史、社会,以及对“革命”的理解。
书虫推荐| 在本书的带领下,我如愿以偿的找到了“伏尔泰咖啡馆”,坐在窗边的咖啡桌前,读着历史,感受着周遭的氛围,试想着作者当年在这里的情景。
@蝌蚪
带了这本书去巴黎,巴黎就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一个肤浅的繁华世界。
巴黎有血有肉,有深度有灵魂。
@opal
006
《背包十年》
作者:小鹏
内容简介| 用100个故事串联起10年旅途。
故事后会有点评,描述当时的心路历程,并配有大量在旅途中拍摄的精美图片。
书虫推荐| 在我背包游的路上读完的这本书。
背包的生活很令人向往,可是可遇不可求啊!趁年轻,珍惜大好光阴!努力做自己,不后悔!!!@鱼目丫JoyanceZ
007
《最好金龟换酒》
作者:傅真
内容简介| 惊觉迷失在世俗标准与别人世界里的傅真,决心用一场间隔年寻找自我。
她与丈夫毛铭基辞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从英国飞往墨西哥,由北至南游历了拉丁美洲数十个国家。
书虫推荐| 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游记文学的印象,傅真真正把一场旅行当做人生体验。
两个人穿越拉丁美洲,在墨西哥讨论死亡,在伯利兹浮潜,在危地马拉参加全封闭的西班牙语课程,感受玛雅文化,在尼加拉瓜活火山上滑板,在委内瑞拉山区尝试六天的徒步……古巴,哥伦比亚,玻利维亚,阿根廷……傅真笔下的拉丁美洲真的让人迷醉。
因为世界就在那里,所以我们不得不去。
@忘川
008
《迟到的间隔年》
作者:孙东纯
内容简介| 中国“间隔年”概念标志性图书。
2006年12月,东东离开广州,开始了他一个人的间隔年之旅。
旅途从犹豫不定开始,一切看起来是那么无法预料……
书虫推荐| 好像自己也跟着一起经历了一次长时间的亚洲行走,遇到朋友,做义工,辗转被骗,劳累困顿,内心冲突矛盾,释然,寻找自己的意义,俗人理论,有些事情说不准,有些经历很可贵。
@风入蜃景
009
《威尼斯日记》
作者:阿城
内容简介| 阿城的一部经典随笔。
阿城曾在威尼斯生活三个月,这期间,他走走停停,看风景,看行人,看俗世生活,他写感受、写景色、写文化差异。
他在尘世中捕捉自己的兴趣点,那些关于文化的,艺术的感受别样而独特。
书虫推荐| 去过威尼斯再读,就会随着文字回到那里重游。
阿城是最会讲故事的人。
@催眠
010
《我们台湾这些年》
作者:廖信忠
内容简介| 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细述30多年来台湾社会的大事件和小故事,分享过去30年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书虫推荐| 非常好看,翔实且有趣,不时冒出的带有台湾腔的描写就像漫画一样夸张又生动,让人抚卷大笑不止,许多细节于大陆人确实从未听闻,看后很想亲身到台湾旅居一番。
作者语言轻松里带着一种可爱,后记里知道这本书是在天涯连载热贴而起,怪不得。
@熊阿姨
011
《一个人的朝圣》
作者:蕾秋·乔伊斯
内容简介| 一个退休老人哈罗德千里跋涉的故事。
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
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从他脚步迈开的那一刻起,与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时光隧道的另一场旅行。
书虫推荐| 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路上,不如说在心上。
哈罗德在行走的途中,尘封的记忆逐渐浮现,解开了多年的心结。
他行走的举动可以用疯狂来表示,但就是这样,他展现给我们的是坚持,是信仰的力量。
@听书人
012
《窥视印度》
作者:妹尾河童
内容简介| 日本著名舞台设计家妹尾河童情趣盎然的印度游记。
在游走印度的途中,他以别样的好奇、韧性和深究底里的脾性边走边看边绘,展现一个另类日本人眼中的印度建筑、宗教、历史和文化。
其独特细致的文字和绘画让你身临其境。
书虫推荐| 这是读过的最轻松的描绘印度的书,妹尾河童真是个可爱的老头子,而印度,印度就是那个最令人充满向往的多彩国度。
@朴九月
013
《荒野生存》
作者:乔恩·克拉考尔
内容简介| 一个探索人类心灵深处某种追寻的令人震撼的故事。
为什么富家子弟、名牌大学毕业生放弃一切走进阿拉斯加荒野?记者乔恩·克拉考尔沿着他的足迹奔走于美国西部,阅读他留下的谜样日记、照片、书籍和信件,试图解开这个“阿拉斯加之谜”。
书虫推荐| 飞扬的灵魂、冒险的精神、荒野的诱惑,让桎梏在人际关系工作压力中的人心生向往。
自由的意志和行动力成为最大的奢侈。
克里斯在荒野中生存的几个月,却收获了最原始纯粹的大自然和丰富的人生经验。
而他那时也只不过和我现在一般大。
如此彪悍的人生绝对满足我精神上的渴望。
@虹口一条龙
014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吉米·哈利
内容简介| 年轻的乡村兽医哈利,每天开着一辆冒黑烟的老爷车“南征北战”。
和恶犬贴身肉搏,随时准备应对母马的“无影脚”……,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惨痛”遭遇层出不穷。
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触,记录乡间行医的点点滴滴,满溢着兽医生活的笑与泪,朴实的人情和土地的智慧。
书虫推荐| 很清新,吉米把每件小事都写得让人忍俊不禁,在火车上,看看窗外掠过的绿色风景,再念念这些文字,感觉都被治愈了。
@仙先子
015
《伊斯坦布尔》
作者:奥尔罕·帕慕克
内容简介| 书写的既是一部个人的历史,更是这座城市的忧伤。
对帕慕克而言,伊斯坦布尔一直是一座充满帝国遗迹的城市。
这个城市特有的“呼愁”,早已渗入少年帕慕克的身体和灵魂之中。
跟随他的成长记忆,我们可以目睹他个人失落的美好时光,认识传统和现代并存的城市历史,感受土耳其文明的感伤。
书虫推荐| 回来的飞机上看完。
好看的。
配合自己在伊斯坦布尔的亲身经历,这本书给我多了一个体验的维度。
写这个城市的“呼愁”,初恋和街道,哥哥、母亲和父亲,画画的乐趣和喜欢的画家,……希望永远不要完。
@Cookie
016
《夜航西飞》
作者:柏瑞尔·马卡姆
内容简介| 《夜航西飞》以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肯尼亚为背景,真实再现了作者在非洲的生活,其中包括她毕生钟爱的两项有趣又传奇的事业——训练赛马和驾驶飞机。
书虫推荐| 书中太多让人心生向往的描写,原始神秘的东非穿插在一次次生死未卜的夜航中。
@九莨
神秘又苍茫的非洲大地,狩猎驯马开飞机,精彩又不可多得的人生经历,而作者用简洁有力的文笔,不带感 *** 彩地描述了自己非凡却又孤独的一生,孤独——就是我看毕的最大感受。
@小明灯
017
《火车》
作者:宫部美雪
内容简介| 推理小说。
停职期间的警察本间受侄子的委托,帮忙寻找他突然杳无踪迹的未婚妻彰子。
本间循着彰子的过往,逐渐发现她失踪的背后暗含无限隐情,她似乎一边在亡命奔逃,一边又时欲登上那辆凄凉的命运之车。
书虫推荐| 非常的应景,但是绝对不想要自己遭遇如同书中的情节,旅途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游玩,但是总有一些时间自己会无所事事,这本书恰如其分的填补了那段空白。
@张鑫
018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青山七惠
内容简介| 描述了一个打零工的女孩如何与年长亲人相处,同时追寻自我、独立的故事,走向自立的一名女孩在工作、生活和恋爱中的种种际遇和心情令人揪心,小说写尽了做一名自由职业者(“飞特族”)的辛酸。
书虫推荐| 语言清新细腻,情节非常生活化,文字平淡,叙述自然,读来让人感到非常舒适,真的非常舒适。
@罗青林
019
《理想的下午》
作者:舒国治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一种超俗的眼光,与闲散的人生情怀,讲旅行、讲山水,看待周遭、寻觅佳境。
书虫推荐| 这书不适合有急切旅行心情,或者在路上的时候读。
因为一字一句似乎都有玄机,读太快怕错过,更适合在一个理想的下午,懒散翻两页。
@石春凝
020
《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
作者:安东尼
内容简介| 讲述兔子男孩安东尼失恋后,为找寻曾经恋人一心向往的那棵“开满鲜花的树”,而环游旅行的故事。
延续安东尼一贯深受读者青睐的无标点文字风格,用淡淡的语言,倾吐少年恋慕和成长的酸涩心事。
书虫推荐| 旅行的途中,抓住一些细小的时间,读一部清新的小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安东尼的文字和故事没有波澜的情节、没有隐晦的寓意,有的只是关于爱的思考关于人生的思考。
和安东尼一起走在路上,一起寻找爱,寻找生活中的明亮,旅途也变得明亮起来。
@圣圣^^
三、今年有哪些旅游图书值得一读?
给你推荐几本不错的旅行图书,有实用性的,也有旅行随笔,挺好的。《世界如锦心如梭》《南极往南:一场关于眼睛与心灵的探索之旅》《间隔年在新西兰》《这样走,才能看见真台湾》《收集德国好时光—小镇生活风物记》《收集德国好时光—认识德国骨子里的气质》华夏出版社,《分开旅行》《今生要去的100个风情小镇》《去,你的旅行》《中国自助游》《欧洲自助游》《美国自助游》《日本自助游》。这几本书被国内某机构评为2017年十大旅游图书。但愿对你有用。
四、关于旅游的书籍
一、《穿越百年中东》:一本通过游记的形式把中东今日的局势讲的比较清楚的书,但观点和史料就不可考了,需要自己辨别。从奥斯曼土耳其在一战后被瓜分到各种宗教极端组织(如哈马斯、ISIS)的前世今生,从黎巴嫩谈到以色列,逻辑清晰、顺畅,文笔也好。
二、《他们最幸福》:作者自己把生活过成了旅行是值得羡慕的,可惜我们也只有羡慕的份儿。忙忙碌碌的为面包而奔波的朝九晚五,一年两次休假紧张的走马观花的旅行,于我就已满足。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这本书告诉我们世界上有另外一种你不知道的活法。人,这辈子短短几十年,只要自己感到幸福就好。
三、《在路上》:这部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被背包客奉为经典,大概是说一群年轻人开车横跨美国大陆的旅行。 印象深的是他们浑浑噩噩、精神空虚、放荡不羁,一路狂欢嬉笑,是对美国60年代嬉皮士运动和这“垮掉”的一代记录与写照。
四、《千年一叹》:这本越野数万里亲历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日记值得一读,跟着作者的眼和脚去感受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等十个国家的古老文明,飨一次千年的盛宴。
五、《林达全集》:居美——《“近距离看美国”系列》,旅法国——《带一本书去巴黎》,游西班牙——《西班牙旅行笔记》。林达的文字很朴实、优美、有洞见,通常从生活的细枝末节着手,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书写历史、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读来引人入胜,极有代入感。通过这些故事,作者表达自己鲜明的历史观,那就是人性。
五、有哪些旅行和游记类的书籍啊,一定要是写实的。
1.旅游随笔
作者:春风杨柳更新日期: 2013-01-05
2.超越视觉(美国《国家地理》典藏图片集)
作者: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 中国旅游出版社更新日期: 2012-02-22
3.撒哈拉的眼泪:三毛传
作者:朱云乔更新日期: 2012-12-28
4.印度诱惑(全文)
作者:海帆出版: 中国旅游出版社更新日期: 2012-12-20
5.抠门小妞的欧洲穷游记(你也可以570欧走遍西班牙、葡萄牙)
作者:小米的森林出版: 万卷出版社更新日期: 2012-12-07
6.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
作者:新世纪书局出版: 科学出版社更新日期: 2012-12-07
7.迷藏——藏地秘境Ω大穿越
作者:行者六九出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更新日期: 2012-12-07
8.尼泊尔(微笑的星夜)
作者:草草出版: 旅游教育出版社更新日期: 2012-02-22
9.去最幸福的四国找幸福(《国家地理》记者丹·比特纳力作)
作者:[美]丹·比特纳出版: 中信出版更新日期: 2012-12-07
六、旅行的7本好书
又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季节,给大家推荐有关旅行的7本书,希望大家喜欢:
01、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
《旅行的艺术》是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创作的随笔集,阿兰·德波顿通过这本书揭示了旅行的深层意义。
这是一本读起来并不轻松甚至烧脑的书,
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
为什么要旅行,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
按照作家余秋雨的观点,这本书简直是一本纯粹的文学作品,划分出了旅行的等级。
文中有大量的引用和典故。如德波顿引用帕斯卡尔的话说,“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呆在他的房间里。”
旅行的意义究竟何在?所思还是所见?
一个人,如果他的确是个人,走慢点也不无害处;因为他的辉煌根本不在行走,而在于亲身体验。
02、詹宏志:《读书与旅行》
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台湾作家詹宏志一直在践行。
他的旅行多由读书而起,十个推理小说般的精彩故事,犹如一场百科知识的脑内冲浪与日常哲思的马拉松。
被一本托斯卡纳食谱指南引路的摊牌考验;因尽信书而惊险万分的瑞士登山之旅;在印度无力招架念诵着鲁拜集的高明地毯商人;在南非草丛中充满生命体验的萨伐旅;在灾难过后的巴厘岛矛盾复杂的旅人心境……十场梦幻旅,别样新人生。
都是作者真实的旅行体验,有些旅行已经过去了10年以上,但其中的细节细腻真实,仿佛就在眼前。
路中提到有些美食,让人有带着这本书去探究的冲动,比如日本,又如土耳其。
旅行里让我留下深刻印记的经验往往发生在最无目的的时候与场所,树下小酒店的一杯沁凉白酒,迷路崎岖城区偶遇的小面包店,异国乡间等待公交车窥见的乡民日常生活景致,这些无意间得来的吉光片羽反倒成了日后反复咀嚼的旅行滋味。
这样的体会,在你我的旅行路上也会遇见,某个地方、某样美食、某个人、某个物件,就自发触动你的心绪,让你一辈子也难以忘怀。
旅行变成了记忆——在脑海里,也可以像詹宏志一样记录在书籍里。
03、余秋雨:《文化苦旅》
我在高中的时候读了这本书,也是因为这本书产生了对文学的热爱。
那个时候余秋雨,在我眼中的地位很超然,我相信那个年代很多年轻人和我有一样的感受。
旅行与读书,旅行与历史,有没有关联?
詹宏志有他的感悟——《读书与旅行》,余秋雨更是加上对历史的理解,因而也带来了历史的苍凉与悲壮,也就被他称之为“苦旅”,《莫高窟》、《道士塔》等无一不是。
“用情至深,所以动人”。
余秋雨以其渊博的文史功底和丰厚的文化感悟力,超越了许多散文的凡俗与平庸,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开创了“文化散文”这一新的创作形式。
这样的赞誉并不为过。
04、村上春树《远方的鼓声》
作者是我十分喜爱的村上春树,这本书是他不太出名的一本游记,游历地区为欧洲,主要为希腊、意大利两个国家,已经多次被我推荐。
一天早上睁眼醒来,蓦然侧耳倾听,远处传来鼓声。鼓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很远很远的时间传来,微乎其微。听着听着,我无论如何都要踏上漫长的旅途。
我喜欢村上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旅行方式,融入日常,平凡而真实,琐碎而有趣。
村上的游记具有个人特色,他几乎不写人所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与普通居民共同生活,描写他们的日常工作、饮食起居等,以及他的所思所想,富有深度感,对读者了解这些国家的真实状况有很大帮助。
当然,和海明威一样,书中有非常非常多有关饮酒的描写。
05、陈春花《让心淡然》
这是著名管理学家、企业家陈春花教授的一本游记——南极之旅。
无论是浩瀚的大洋、无际的天宇、变幻的冰川,还是活跃的企鹅、日月同辉的天空、深不见底的海,足以衬托人之渺小。
这本书比较小众,看过的人不多。我个人的一个阅读习惯就是一旦认可一个人,我会找到他(她)写的基本上所有能买到的书。
蒋勋是,林语堂是,陈春花也是。
在繁复、吵杂的今天,抽一段很长时间外出旅行,让心沉静下来已经变得无比奢侈。
我喜欢这样的方式:通过作者的笔触和感悟,与读者分享了一段自我省思的南极之旅,并联想未来与现实,通过对自然法则的思索,找出内心的真正追求。
06、舒国治《门外汉的京都》
舒国治,台北奇人,梁文道眼中最会玩、最会讲故事的两个人之一,他似乎永远在路上,在城市的通衢小巷流连。
一次又一次地在京都的巷弄流连,舒国治自嘲是京都的门外汉,不愿登堂入室,只在门外徘徊,却能看到常人忽略的风物景。
理想的旅行是怎么样的?有些人希望是这样的,
我想去一个地方玩,却是坐下来的时光多,行走的时光少,有没有这样的好地方?——可不可以只是以这些佳美寺院肃静神社为我身背的屏风,以这些春天的樱花秋天的红叶作为我无尽的想象,而我人不用再一座座地名刹进(事实上我也都去过了),一处处地庭园赏,只是淡淡地点缀一下,却花较多的时光坐着,放松腰腿,品尝咖啡,休养身心,谈天说地,聊聊天,而它的古都、它的美、它的幽清洁净,我全沾染享受拥有了。
有些人希望是这样的,
我去京都,为了小桥流水。巴黎的塞纳河很美,但那是西洋的石垣工整之美;东方的、比较娇羞的河,或许当是小河,如祇园北缘的白川,及川上伫立的鹤,与那最受人青睐的巽桥,及桥上偶经的艺伎,并同那沿着川边一家又一家觥筹交错、饮宴不休的明灭灯火店家。
有的人希望看看南朝的寺庙,有的人想看城市里的稻田,有的人喜欢去适合野餐的地方,有的人想看小桥流水,有的人却想去补觉,
……
京都有很多咖啡馆,整个城市就像一座大花园,有精致的美食(在作者眼里不如野餐),有很好的宾馆,有春之樱花,有秋天红叶……
舒国治的游记独树一帜,他以虔敬的态度游历,实际上与其说是游记,不如说是他个人独特的一种感觉,却会让你我为之迷醉。
舒国治说,“倘若老来,在京都”,或许原欲效法古人生活之梦,莫不便能实现?
07、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
“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
这样的开头,一下子抓住我的心。
这部短篇小说集,似乎打猎,钓鱼,斗牛以及喝酒是全部主题,这难道就是海明威心中旅行的意义?
好的作家奢爱烈酒和烟草,似乎是理所当然。
在海明威的笔下,非洲的风景让我十分向往。
最喜欢书中《大双心河》有关去野营钓鲟鱼的描述,让人身在其中。
一个人的野炊,野钓……充满了细节,真实,让人向往这样的体验……
地势越来越高了,上有树木,下有沙地,直到高得可以俯瞰草场、那截河道和沼地。尼克放下包裹和钓竿袋,寻找一块平坦的地方。他饿得慌,但是要先搭了帐篷才做饭。在两棵短叶松之间,土地很平坦。他从包裹里拿出斧子,砍掉两个撅出的根条。这一来弄平了一块大得可供睡觉的地方。他伸手摩平沙地,把所有的香蕨木连根拔掉。他的双手被香蕨木弄得很好闻。他摩平拔掉了香蕨水的泥土。他不希望铺上毯子后底下有什么隆起的东西。等他摩平了泥土,他打开三条毯子。他把一条对折起来,铺在地上。另外两条摊在上面。
除了那迷人的风景,《乞力马扎罗的雪》却描述了有关死亡这样沉重的话题,有种奇怪的孤独感。
如果你什么都做得太久,开始得太晚,你就不指望大家还留在那里。人都散了。
